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佛骨表819年1月12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伏以佛者。
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
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
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
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
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
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
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
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
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
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
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
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汉明帝时
始有佛法。明帝在位。
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
运祚不长。宋齐梁元魏以下。
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
宗庙之祭。不用牲牢。
昼日一食。止于菜果。
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
国亦寻灭。事佛求福。
乃更得祸。由此观之。
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偫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
古今之宜。推阐圣明。
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臣常恨焉。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
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
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尝以为高祖之志。
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
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偫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
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
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
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
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
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
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
焚顶烧指。百十为偫。
解衣散钱。自朝至暮。
转相仿效。惟恐后时。
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
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非细事也。夫佛本夷狄之人。
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
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
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
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
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
枯朽之骨。凶秽之馀。
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
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
巫祝不先。桃茢不用。
偫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
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
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
岂不快哉。佛如有灵。
能作祸祟。凡有殃咎
宜加臣身。上天鉴临
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
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