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翱 中唐 · 裴度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八
前者唐生至自滑。猥辱致书札。
兼获所贶新作二十篇。度俗流也。
不尽窥见。若悯女碑烈妇传。
可以激清教义。焕于史氏。
钟铭谓以功伐名于器为铭。与弟正辞书谓文非一艺。
斯皆可谓救文之失广文之用之文也。甚善甚善。
然仆之知弟也。未知其他。
直以弟敏于学而好于文也。就六经而正焉。
故每遇名辈。称弟不容于口。
自谓弥久。益无愧词。
窃料弟亦以直谅见待。不以悦媚相容。
故不惟嗟悒。亦欲商度其万一耳。
若弟摈落今古。脱遗经籍。
斯则如献白豕。何足采取。
若犹有祖述。则愿陈其梗槩。
以相参会耳。愚谓三五之代。
上垂拱而无为。下不知其帝力。
其道渐被于天地万物。不可得而传也。
夏殷之际。圣贤相遇。
其文在于盛德大业。又鲜可得而传也。
厥后周公遭变。仲尼不当世。
其文遗于册府。故可得而传也。
于是作周孔之文。荀孟之文。
左右周孔之文也。理身理家理国理天下。
一日失之。败乱至矣。
骚人之文。发愤之文也。
雅多自贤。颇有狂态。
相如子云之文。谲谏之文也。
别为一家。不是正气。
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
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司马迁之文。财成之文也。
驰骋数千载。若有馀力。
董仲舒刘向之文。通儒之文也。
发明经术。究极天人。
其实擅美一时。流誉千载者多矣。
不足为弟道焉。然皆不诡其词。
而词自丽。不异其理。
而理自新。若夫典谟训诰。
文言系辞。国风雅颂。
经圣人之笔削者。则又至易也。
至直也。虽大弥天地。
细入无间。而奇言怪语。
未之或有。意随文而可见。
事随意而可行。此所谓文可文。
非常文也。其可文而文之。
何常之有。俾后之作者有所裁准。
而请问于弟。谓之何哉。
谓之不可。非仆敢言。
谓之可也。则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止至善矣。
能止于止乎。若遂过之。
犹不及也。观弟近日制作大旨。
常以时世之文。多偶对俪句。
属缀风云。羁刺声韵。
为文之病甚矣。故以雄词远志。
一以矫之。则是以文字为意也。
且文者。圣人假之以达其心。
达则巳理。穷则巳非。
故高之下之。详之略之也。
愚欲去彼取此。则安步而不可及。
平居而不可踰。又何必远关经术。
然后骋其材力哉。昔人有见小人之违道者
耻与之同形貌共衣服。遂思倒置眉目。
反易冠带以异也。不知其倒之反之之非也。
虽非于小人。亦异于君子矣。
故文人之异。在气格之高下。
思致之浅深。不在其磔裂章句。
隳废声韵也。人之异。
在风神之清浊。心志之通塞。
不在于倒置眉目。反易冠带也。
试用高明。少纳庸妄。
若以为未。幸不以苦言见革其惑。
唯仆心虑荒散。百事罢息。
然意之所在。敢隐于故人耶。
昌黎韩愈。仆识之旧矣。
中心爱之。不觉惊赏。
然其人信美材也。近或闻诸侪类。
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
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
可矣乎。可矣乎。
今之作者。不及则巳。
及之者。当大为防焉耳。
弟素居多年。劳想深至。
穷阴凝冱。动息如何。
入奉晨昏之欢。出参帷幄之画。
固多适耳。昨弟来字。
欲度及时干进。度昔岁取名。
不敢自高。今孤𠙦若此。
游宦谓何。是不复能从故人之所勖耳。
但寘力田园。省过朝夕而巳。
然待春气微和。农事未动。
或当策蹇谒贤大夫。兼与弟道旧。
未尔间犹希尺牍。珍重珍重。
力书无馀。从表兄裴度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