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省官 唐 · 杜佑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议曰。
唐虞稽古。
建官惟百。
夏商官倍。
亦克用乂
周建六官
各有徒属。
虽上文去质。
吏众事繁。
然而条流不紊。
职非重设。
秦氏立制。
多因时宜。
汉初沿袭。
后渐增广。
光武建武六年
废罢四百馀县吏职。
十置其一。
魏太和中
分命使臣
省州县吏
正始中
又并合郡县等。
晋太元六年
省七百馀员。
隋开皇三年
废五百馀郡。
国家贞观初
内官六百馀员。
详设官之本。
为理众庶。
所以古者计人置吏。
故周官乡遂稍。
县畿约人定员。
吏无虚设。
汉魏晋隋。
暨于圣唐。
皆因战争流离。
征缮艰劳。
节省吏职。
存诸方策。
晋荀勖桓温
俱有此议。
息人救弊。
何莫由斯。
昔皋繇作士师
正五刑。
刑部尚书大理卿
是二皋繇也。
垂作共工
利器用。
工部尚书将作监
是二垂也。
契作司徒
敷五教。
司徒户部尚书
是二契也。
伯夷秩宗
典邦礼。
礼部尚书礼仪使
是二伯夷也。
伯益作虞。
掌山泽。
虞部郎中都水使者
是二伯益也。
伯囧太仆
掌车马。
太仆卿驾部郎中尚辇奉御闲厩使者。
是四伯囧也。
古者天子有六军。
汉家前后左右将军四人。
今则十二卫神策等八军。
凡有将军六十人也。
历代增益。
以至于是。
旧名不废。
新职日加。
名繁职重。
不可遍举。
所以后周依古周建六官
盖由于此。
今略徵外官。
别驾本因汉置。
随刺史巡察
若今观察使之有副使也。
参军后汉末置。
诸府军事。
若今节度判官也。
官名职务。
迁易不同。
空存虚称。
皆无事实。
又司田顷景龙三年尝置。
无何以烦冗却停。
并入司户
殊为折衷。
诚宜斟酌繁省。
详考损益。
欲求致理。
必也正名。
神龙中
官纪隳紊。
司务广集选人。
竞收名称。
其时无阙注授。
于是奏署员外官者二千馀人。
自尔遂为恒制。
开元天宝之中
四方无虞。
百姓全实。
大凡编户九百馀万。
吏员虽众。
经用虽繁。
人力有馀。
帑藏丰溢。
纵或枉费。
不足为忧。
今兵革未宁。
黎庶凋瘵。
数年前。
天下簿帐到省百三十馀万户。
自圣上御极。
分命使臣
按比收敛土户与客户。
共计三百馀万。
天宝中
才三分之一。
就中浮寄仍五分有二。
出租赋者减耗若此。
食租赋者岂可仍旧。
如一州无三数千户。
置五十六员官。
十羊九牧。
疲吏烦众。
顾兹大弊。
实思革之。
议者多云
尚有跋扈未庭。
省官吏之后。
恐被罢者仕进无路。
别有依托。
且縻爵禄。
兼示堤防。
此乃常情之说。
虑非救时之论。
有才者即令荐用。
不才者何患奔亡。
而况各有姻戚。
顾恋家产。
后汉建武六年
减县省官
公孙述隗嚣未灭。
魏太和正始中
则吴蜀鼎立。
晋太元六年
吴国尚在。
隋开皇三年
陈氏割据。
皆招罗俊乂
志相吞灭。
此时犹不虑有失贤资敌。
务以救弊为谋。
田悦之徒。
并是庸琐。
繁刑暴赋。
惟恤军戎。
衣冠士人。
遇如奴虏。
岂比公孙述诸葛亮之在巴蜀。
孙权陈霸先之有江南
固无范睢业秦贾季强狄之虑。
斯断可知矣。
今若以人情因习既久。
不能更改制度。
并省内官
但且权停省外官别驾司马及参军州县额内官
约人户减县尉
其被罢者。
但有德行才器。
委州府长吏搜择论荐。
固亦不遗器能。
如或渝滥。
先坐举主。
谁敢罔冒。
以陷刑章。
其有不被举论。
但全旧名。
任参常调。
自当修进。
更俟甄收
暂罢岁时。
何负此辈。
柱国后魏末置。
并是当时宿德。
勋盛业崇。
皆主重兵。
宠贵第一。
周隋以后。
授受至多。
暨乎国家。
回作勋级。
唯得三十顷地耳。
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
亦是官名。
还为人多。
回作阶级。
随时立制。
遇弊变通。
不必因循。
重复改作。
待戎车息驾。
百姓稍宁。
欲增庶官。
则复旧制。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