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右。
臣闻作法于凉。
其弊犹贪。
作法于贪。
弊将安救。
示人以义。
其患犹私。
示人以私。
患必难弭。
故圣人之立教也。
贱货而尊让。
远利而尚廉。
天子不问有无。
诸侯不言多少。
百乘之室。
不畜聚敛之臣。
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
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
伤风教而乱邦家耳。
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
匹夫之富也。
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
天子之富也。
天子所作。
与天同方。
生之长之。
而不恃其为。
成之收之。
而不私其有。
付物以道。
混然忘情。
取之不为贪。
散之不为费。
以言乎体则博大。
以言乎术则精微。
亦何必挠废公方。
崇聚私货。
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
辱万乘以效匹夫之藏。
亏法失人。
诱奸聚怨。
以斯制事。
岂不过哉。
今之琼林大盈。
自古悉无其制。
传诸耆旧之说。
皆云创自开元。
贵臣贪权。
饰巧求媚。
乃言郡邑贡赋所用。
盍各区分。
税赋当委之有司。
以给经用。
贡献宜归乎天子。
以奉私求。
元宗悦之。
新是二库。
荡心侈欲。
萌柢于兹。
迨乎失邦。
终以饵寇。
记曰。
货悖而入。
必悖而出。
岂非其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
务遵理道。
敦行约俭。
斥远贪饕。
内库旧藏。
未归太府
而诸方曲献
不入禁闱。
清风肃然。
海内丕变。
议者咸谓汉文却马。
晋武焚裘之事。
复见于当今矣。
近以寇逆乱常。
銮舆外幸。
既属忧危之运。
宜增儆励之诚。
臣昨奉使军营。
出游行殿。
忽睹右廊之下。
榜列二库之名。
戄然若惊。
不识所以。
何则。
天衢尚梗。
师旅方殷。
疮痛呻吟之声。
喔咻未息。
(一作辛)勤战守之效。
赏赉未行。
而诸道贡珍
遽私别库。
万目所视。
孰能忘怀。
窃揣军情。
或生觖望。
试询候馆之吏。
兼采道路之言。
果如所虞。
积憾已甚。
或忿形谤讟。
或丑肆讴谣。
颇含思乱之情。
亦有悔忠之意。
是知氓俗昏鄙
识昧高卑。
不可以尊极临。
而可以诚义感。
顷者六师初降。
百物无储。
外捍凶徒。
内防危堞。
昼夜不息。
迨将五旬。
冻馁交侵。
死伤相枕。
毕命同力。
竟夷大艰。
良以陛下不厚其身。
不私其欲。
绝甘以同卒伍。
辍食以啖功劳。
无猛制而人不携。
怀所感也。
无厚赏而人不怨。
悉所无也。
今者攻围已解。
衣食已丰。
谣讟方兴。
军情稍阻。
岂不以勇夫恒性。
嗜货矜功。
其患难既与之同忧。
而好乐不与之同利。
苟异恬默。
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
固不足怪。
记曰。
财散则民聚。
财聚则民散。
岂非其殷鉴欤。
众怒难任。
蓄怨终泄。
其患岂徒人散而已。
亦将虑有构奸鼓乱。
干纪而强取者焉。
夫国家作事。
以公共为心者。
人必乐而从之。
以私奉为心者。
人必咈而叛之。
燕昭筑金台。
天下称其贤。
殷纣作玉杯。
百代传其恶。
盖为人与为己殊也。
周文之囿百里。
时患其尚小。
齐宣之囿四十里。
时病其太大。
盖同利与专利异也。
为人上者。
当辨察兹理。
洒濯其心。
奉三无私。
以壹有众。
人或不率。
于是用刑。
然则宣其利而禁其私。
天子所恃以理天下之具也。
舍此不务。
而壅利行私。
欲人无贪。
不可得已。
今兹二库。
珍币所归。
不领度支
是行私也。
不给经费。
非宣利也。
物情离怨。
不亦宜乎。
智者因危而建安
明者矫失而成德。
以陛下天姿英圣。
傥加之见善必迁。
是将化蓄怨为衔恩。
反过差为至当。
促殄遗孽。
永垂鸿名。
易如转规
指顾可致。
然事有未可知者。
但在陛下行与否耳。
能则安。
否则危。
能则成德。
否则失道。
此乃必定之理也。
愿陛下慎之惜之。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
追戒平居之专欲。
器用取给。
不在过丰。
衣食所安。
必以分下。
凡在二库货贿。
尽令出赐有功。
坦然布怀。
与众同欲。
是后纳贡。
必归有司。
每获珍华。
先给军赏。
瑰异纤丽。
一无上供。
推赤心于其腹中。
降殊恩于其望外。
将卒慕陛下必信之赏。
人思建功。
兆庶悦陛下改过之诚。
孰不归德
如此则乱必靖。
贼必平。
徐驾六龙。
旋复都邑
兴行坠典。
整缉棼纲。
乘舆有旧仪。
郡国有恒赋。
天子之贵。
岂当忧贫。
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也。
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举一事而众美具。
行之又何疑焉。
吝少失多。
廉贾不处。
溺近迷远。
中人所非。
况乎大圣应机。
固当不俟终日。
不胜管窥愿效之至。
谨陈冒以闻。
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