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三
自昔哲王。
以道化下。
不竭物以充欲。
不劳人以树威
亿兆之心。
如戴父母。
兵革不试。
四方来同。
苟或昧于德绥
务以力胜。
士旅疲耗。
烝黎困穷。
幸以成功。
岂云有补。
李怀光久从戎旅。
颇著勤劳。
拔于等伦。
授以旄钺
誓师河朔
奔难奉天
有夷凶嫉恶之诚。
有弭患释围之绩。
俾介元帅
仍升上台。
秉心匪彝。
自厎不类。
怙众贪乱。
附奸胁君。
朕用再迁。
几危宗庙。
洎股肱宣力。
贼泚就诛。
率土之人。
咸怀奋击。
朕独排偫议。
未忍加兵。
命复官封。
志期全贷。
而乃昏迷不返。
悖慢逾彰。
残害使臣
侵败畿甸。
密迩京邑
人愁无聊。
谕之不悛。
乃用致讨。
上帝悔祸。
元臣协谋。
克集茂勋。
以夷大难。
渠魁授首。
馀众革心。
制胜以谋。
兵无血刃。
虽事非获已。
义在救人。
而本其所由。
情深罪已。
盖以信诚未著。
抚驭或乖。
至使功臣
陷于诛戮。
谓之克敌。
宁不愧心。
然以怀光一家。
法当歼戮。
念其昔居将相
尝寄腹心。
罪虽挂于刑书
功已藏于王府。
以干纪之迹。
固合灭身
以赴难之勋。
所宜有后。
非常之泽。
俾洽幽明。
虽屈彝章。
庶旌往效。
大夫君子。
无我有尤。
宜以怀光一男为嗣。
赐庄宅各一所。
听住京城
仍还怀光首级及尸。
任便收葬。
其妻及诸子孙在室女等。
并递送澧州
李皋逐便安置。
使得存立。
其出嫁女及诸亲戚。
并宜释放。
应先陷河中将士等。
皆婴迫胁。
无路申明。
多是朔方旧人。
素蕴忠义。
幽州泾原将士。
顷被朱泚胁从。
收京之时。
奔窜在彼。
究其本末。
情有足矜。
况能协力同谋。
举城归顺。
录其成效。
咸与惟新。
宜一切洗雪。
勿为瑕累。
先有官爵实封者。
并许仍旧。
其中首谋效顺。
事绩著明者。
副元帅条件闻奏。
别加甄奖。
河中及同州绛州百姓。
并经陷贼。
又久屯军。
骨肉流离。
生业废弃。
兴言轸念。
良用恻然。
宜各给复一年。
京兆府奉先美原等县。
缘与同州接近。
随便供运。
杼轴既繁。
流亡颇众。
京兆尹即量事优恤。
条件闻奏。
仍加招辑。
使各安存。
河中保义军保宁军节度使并管内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河中保宁等军节度度支田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北平郡王燧
惟岳降生。
郁为时杰。
奉上励匪躬之节。
训师怀尽敌之谋。
略地无遗。
攻城必拔。
发扬以威强寇。
感激而服叛徒。
嘉谋屡闻。
能事毕备。
朔方河中同绛陕虢汴等州及管内诸军副元帅河中绛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河中尹咸宁郡王瑊
鉴识精明。
宇量宏博。
秉义率众。
推诚待人。
坚制不夺之心。
亟陈必胜之略。
辑睦士旅。
安慰流庸。
盛德克彰。
崇功允集。
惟乃二帅。
一其诚心。
奉行天诛。
同奖王室。
有崇让之美。
有禁暴之能。
元恶既除。
全城厎定。
是加宠命。
以答崇勋。
可兼侍中
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
馀并如故。
检校司空
仍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阶。
馀并如故。
华州潼关镇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仆射华州刺史上柱国武康郡骆元光邠宁庆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许昌郡韩游瑰鄜坊丹延等州节度观察使检校兵部尚书御史大夫上柱国东平郡王唐朝臣等。
并节著艰危。
功成讨伐。
镇于冲要。
隐若长城。
取彼凶残。
进无坚阵。
比义同德
廓清方隅。
宜增食于真封。
且延荣于荫子。
可各赐实封二百户
仍与一子六品正员官并五品阶。
馀并如故。
应诸道诸军同讨怀光将士等。
一自征役。
淹历岁时。
被服干戈。
略无宁息。
赖兹勤效。
是有成功。
宜并赐三十万端匹。
以充宴赏。
度支即般次送赴。
并各放归本道。
仍令所司叙录
即超资与改转。
其中大将及功效殊尤者。
委所司速具名衔闻奏。
先与处分。
其先在河中将士。
亦宜依例赐钱宴赏。
如本是奉天定难功臣
准条合给赏者。
度支即排比支付。
呜呼。
自国家多难。
二纪于兹。
朕嗣位七年。
连兵五载。
追惟往事。
悔恨于怀。
今二孽既诛。
诸方甫定。
哀彼淮右。
独为匪人。
其帅不龚。
其众何罪。
朕晨夕惕虑。
念之甚详。
罢征讨则阻命止于数州。
穷战争则流祸及于天下。
利病之势。
较然相悬。
俾人罹殃。
宁我忍耻。
今勋贤列镇。
疆理有经。
纵未偃戈。
足以保境。
况天地之大。
无所不容。
岂令是邦。
犹隔朝化。
因兹大庆。
使洽鸿恩。
诸道应与淮西接连。
宜且各守封境。
非被侵轶。
不须进讨。
仍委所在长吏
明加招谕
宣布朕怀。
李希烈若能归降。
待以不死。
其馀将士官吏百姓等。
一切并与洗涤。
与之更新。
先有官封。
亦皆仍旧。
如能去逆效顺。
因事建功。
理当甄升
以示褒劝
其所以优赏科条。
并准前敕处分。
朕思与海内。
去危图安。
有过自新。
虽大必宥。
朗然明信。
彰示兆人。
期尔庶邦。
自求多福。
无有遐迩。
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