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一
门下。朕以寡德。
属当大统。皇天眷佑。
俾主兆人。惧不克承。
夙夜祇畏。缅怀前烈。
致于升平。予心浩然。
罔知攸济。小大之务。
曷尝不勤。刍荛之言。
亦莫不敬。虑每存于致理。
志常在于恤人。中宵屡兴。
终食累叹。一事乖弛。
惄焉疚怀。一夫罹殃。
恻若伤体。思与海内。
同臻大和。息其战争。
保其生业。降心从众。
实匪有辞。克已利人。
诚无所吝。然以视听有极。
思虑难周。况乎长自深宫。
安于近习。损益之理。
宁免过差。幽远之情。
固多未达。由是兢兢砥砺。
悔往修来。烛理所患于不明。
推心庶几于无负。日慎一日。
于今十有五年矣。上灵降鉴。
多士叶诚。五稼屡丰。
四鄙不扰。方镇辑睦。
干戈厎宁。边垒缮完。
殊方款附。协天地会昌之运。
实宗社无疆之休。庆既于元功。
礼有昭于大报。矧惟霜露之感。
永切孝思。禋燎之仪。
每勤精意。将申诚敬。
其在躬亲。是与公卿大夫。
虔奉牺牲。恭奠圭璧。
陈其文物。荐其馨香。
类秩于泰坛。朝享于寝庙。
率职来助。万邦攸同。
备物致严。百礼具举。
诚慕获展。神人允谐。
明发永怀。庆感斯集。
纯嘏所锡。岂惟朕躬。
思俾普天。均承惠泽。
可大赦天下。贞元九年十一月十日昧爽已前。
系囚见徒。大辟已下。
罪无轻重。咸赦除之。
其见于官司辩对者。亦并放免。
官人犯入已赃。不可令其却上。
已后勿以为累。左降官及流人。
并量移近处。其官已经量移未复资者。
还其阶爵。窜谪遐裔。
冀速沾恩。比者准制量移。
所司比例申牒。屡加盘覆。
累涉岁年。既甚淹迟。
且不均一。宜令吏部刑部审勘检本流贬及量移敕旨。
比类元犯事状轻重。两月内与处分。
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家居。并诸军诸使将士等。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
从我巡狩。涉于艰难。
录其忠劳。宜有优异。
应从奉天扈从至兴元府文武官将士等。普恩之外。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
兵兴已来。垂四十载。
税额烦重。人已困穷。
因之以流离。加之以冻馁。
为人父母。实切哀伤。
诚由德化未孚。耗斁犹广。
每欲蠲复。使之小休。
迫于军储。有意未就。
姑示勤恤。减其田租。
惠贷非多。良深悯愧。
天下百姓。贞元十年地租斛㪷应合度支收管者。
宜并三分减收一分。如当管无属度支斛㪷。
即减放合送上都十分之一。其所放斛㪷钱物。
并委巡院官与观察经略等使计会。审勘定数。
分明榜示百姓。仍具申奏。
去年以来所有贷粮种子。并存百姓腹内者。
一切放免。富国安人
在于薄敛。必不得已。
简则易从。自顷削去烦苛。
定为两税。既无他挠。
颇便于时。朕推诚御人。
所贵在信。保此成法。
期于不踰。凡百有司。
所宜遵守。傥求取无节。
则因缘起奸。获利失人。
殊乖朕意。诸司诸使及诸州府。
除两税外。别有科配。
悉宜禁绝。近年以来。
因和市和籴欠负百姓钱物。并即填还。
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
不得赊取抑配。因兹敛怨扰人。
水旱为灾。古人不免。
苟有丰蓄。则无凶年。
间属多虞。里闾凋耗。
如务求于日给。不遑虑于岁储。
一谷不成。人则艰食。
害至而救。其伤已多。
俾无馁殍之忧。将在备之而已。
宜委诸州府长吏。每年以当管回残馀羡钱物。
谷贱时收籴。各随便近贮纳。
年终具有无多少。报中书门下
申考功。以为考课升降。
如有替代。各分交领。
准前申报。若遇灾异不稔。
即量事给与百姓。辄有将充诸色用者。
以枉法赃罪之。其劝课百姓。
自置义仓。仍准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制处分。
立人之道。惟孝与忠。
孝莫大于荣亲。忠莫先于竭节。
惟尔师长卿校。洎乎方岳列藩。
保乂皇家。交修庶绩。
竭节之效。既昭乃诚。
荣亲之恩。宜洽国典。
内外文武清望职事官。并节度观察防禦团练经略等使。
父在未有官。量授检校五品官。
母在未有邑号者。各封邑号。
父母亡没者。量与追赠。
已经追赠者。更与改赠。
佐运之臣。纳忠之辅。
功既存于社稷。庆宜及于子孙。
故周锡土田。汉传带砺。
畴其爵邑。与国始终。
固以明报德之恩。劝为臣之节。
其或年代未远。利泽犹存。
祠宇已变于荒墟。裔嗣不编于仕籍。
思其人。犹爱其树。
况奠享乏主。而不加省录者乎。
兴灭国。继绝代。
所以礼先贤也。修宗庙。
敬祀事。所以教追孝也。
化俗归厚。此其大端。
应九庙配享功臣。及武德以来将相
名节特高。有封爵废绝。
祠庙无主者。宜许子孙一人绍封。
以时享祀。自今以后。
应有家庙。子孙但传袭封爵者。
并许享祔于庙。其有毁卖私庙及买之者。
各以犯教义赃论。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
各令所在长吏以礼致祭。书叙明目达聪。
垂拱而理。诗称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舍已从人。
故能通天下之志。弃瑕录用
故能尽天下之才。昔在太宗
勤求理道。纳谏如响。
任贤勿疑。致俗于太平。
垂范于永代。朕获承鸿绪。
追慕圣猷。书之座隅。
常自儆励。朝夕翘想。
庶闻嘉谋。梦寐劳怀。
思得贤士。凡厥在位。
所宜共成。诸司官有陈便宜者。
各尽所见。条疏封进。
事有冤滞。政有阙遗。
悉当极言。无或隐避。
诏敕不便于时者。所司执奏以闻。
天下有蕴德怀才。隐居不仕。
委所在观察使表荐。当以礼邀致。
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或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或详练故事。长于著述。
或精习律令。晓畅法理。
或该明吏术。可委理人。
或洞识韬略。堪任将帅者。
委所在州府长吏台省常参官详录行能举奏。仍牒报吏部
其所举人。并限来年七月内到京。
朕当亲试。应缘大礼掌职行事仗内引驾将军中郎郎将留守副留守
并诸道表状陪位法驾三引官等。三品已上更赐爵一级。
四品已下加一阶。其郊坛宫庙行事官。
仍各赐勋两转。皇亲诸亲应陪位者。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五品加一阶。
六品已下及常选官。至选日优与处分。
白身人及诸色应陪位官等各赐勋两转。亲王大长公主郡主县主赐物各有差。
酅公介公各赐物若干段。行事室长掌坐斋郎礼生赞者。
各减一年劳。无劳可减者。
至简选日优与处分。崇贤馆学生减策一道。
国子监学生陪位者。及应缘祇应诸司作官直长长上流外要职掌。
内侍省白身。诸州行纲考典两京耆寿。
诸色番役当上在城并量留十月番人等。各赐勋一转。
鸿胪番客共赐物若干。神策六军英武威远皇城金吾街使诸军诸使将士。
应缘大礼宿卫御楼立仗及守本库本营者。共赐物若干端匹。
天下耆老。百岁已上者各赐锦帛五段。
米五硕。八十已上及鳏寡茕独不能自存者。
刺史县令各加优恤。应缘大礼加阶及赐勋爵等申报叙奏期限。
并准贞元六年十二月二日敕处分。馀依常式。
所司不须更作条件。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