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冬至大礼大赦制贞元元年十一月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一
门下。君天下者。
受命于天地。继业于祖宗。
致其诚心。惟敬与孝。
违敬莫大乎废祀。亏孝莫大乎黩神。
朕以身。属承大统
纵欲败度。浸生厉阶。
兵连祸深。变起都邑。
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郊庙园陵。陷于凶逆。
神人乏主。将迨周星。
列圣大业。几坠于地。
违敬亏孝。罪由朕躬。
抚临万邦。甚用自愧。
侧身思咎。庶补将来。
股肱元臣。比义叶德。
爪牙众士。勠力同心。
诛大憝而都邑廓清。剪逋寇而关河厎定。
兹朕再与王公卿尹。洎亿兆之人。
备其盛容。修其礼物。
荐诚清庙。展敬圜丘
陈谢罪𠌤。告雪愤耻。
感慕惭惕。若无所容。
上帝顾怀。再新景命。
岂伊匪德。独鸿休。
思与普天。诞膺多福。
可大赦天下。自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昧爽已前。
大辟已下。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
罪无轻重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左降官量移近处。流人及藩镇效力。
并即放还。应有痕玷禁锢。
前后恩赦节文未该及者。亦宜洗雪
勿以为累。李希烈僭逆不道。
诚所难容。朕悯念苍生。
务息征讨。频有诏命。
许其自新。若能归降。
依前敕待以不死。淮西管内将士官吏百姓等。
一切原宥。与之如初。
先有官封。亦皆复旧。
如能特建功效者。当别超擢。
若家口亲属在诸道者长吏绥抚。
各使安存。其归顺百姓。
仍委节度观察使刺史给空閒地。任便安居。
优复终身。全济。
待事平已后。听归本贯。
天下百姓。去年十二月已前欠负官税官租。
及诸色人逋悬。一物已上。
但不在官典复内者。一切免放。
内外文武官见任及致仕官。三品已上赐爵三级。
四品已下加一阶。天下诸使诸将军士。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已下加一阶。
白身人赐勋三转。自顷凶渠倡乱。
逆臣附奸。保据国都。
凭陵甸服。朕出次郊邑。
再迁巴梁。险阻艰难。
靡不经历。暴乱之后。
乃彰烈士之功。忧危之中。
方见直臣之节。录勋进善。
其可弭忘。应奉天兴元元年扈从立功并收京城将士食实封者。
各随文武与一子官。馀并加两阶。
仍赐勋三转。其文武百官应扈从到兴元府者。
五品已上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各加一阶。
合入三品五品者。不拘考限听叙。
其五品已下父母。未经追赠者与追赠。
应平河中将士。即准元敕。
速与甄奖。自建中四年已来。
有身死王事。义烈著明。
未经褒赠者。本道即具名衔事迹闻奏。
诸道有解退官健。州府长吏切务安存。
仍量以空閒田地给付。免其差役。
任自营生。社稷之勋。
以辅兴王业。统帅之任。
总制戎麾。参衮职者其德崇。
麾节者其功大。方镇乃国之垣翰
禁卫实予之爪牙。尹京实赖于肃清。
主计尤资于办集。所颁庆泽。
宜越常伦。司徒中书令晟。
宜与一子五品正员官并四品阶。诸道副元帅
各与一子六品正员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
各与一子七品正员官。节度使及神策兵马使六军统军金吾六军大将军判度支侍郎
各与一子八品正员官。都团练防禦等使京兆河南尹金吾六军将军殿前射生兵马使
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多难以来。
三十馀载。克平祸乱。
属在戎臣。或节著艰危。
或勋高战伐。受任虽专于总帅
成功亦赖于偫材。懋赏推恩。
宜加裔嗣。诸道大将功业崇高者。
各与一子官。本使即详定。
录名闻奏。副元帅都统节度使下每道各二十人。
团练都防禦使下各十人。如大将子孙之中。
有艺业优长。性行纯确者。
本使具状闻荐。仍量事资给。
令赴上都。朕当随材授官。
以充侍卫。庶使忠臣之后。
与国无穷。故尚父子仪
先朝元勋。再复京邑
太尉秀实。以死为国。
节冠古今。宜各与子孙一人五品正员官。
自至德以后节度使大将。有忠烈绩效著明。
其后沦翳者。所司即条录闻奏。
与子孙一人正员官。诸色人应在贼中。
潜奉神主。顷已甄赏。
宜便赐优崇。三品已上赐爵一级。
四品已下加一阶。江淮转运使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滉
励精勤职。夙夜在公。
漕挽资储。千里相继。
事无𠌤素。人不告劳。
拯于凶灾。厥有成绩。
进封晋国公。关畿之内。
连岁兴戎。荐属天灾。
稼穑不稔。谷籴翔贵。
烝黎困穷。仓廪空虚。
莫之赈赡。每一兴念。
恻然痛心。宜令度支江西湖南见运到襄州米十五万石。
设法般赴上都。以救百姓荒馑。
如山路险阻。车乘难通。
仍召贫人。令其般运。
便以米充脚价。务于全活流庸。
庶事优饶。副朕勤恤。
立国之道。始于亲亲。
所以厚骨肉之恩。明教化之本。
况荐经艰故。宗族漂沦。
敦睦之情。有加常典。
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各与一子七品官
王郡王郡主县主。各与一子官。
出身应陪位皇亲五等已上。诸亲三等已上者。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四品五品加一阶。
六品已下及常选官散官等。简选日优与处分。
未出身人量授文武散官。如宗子中有德行才能者。
宗正卿具以名闻。当别奖任。
致理之本。在乎审官
审官之由。资乎选士。
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魏晋已还。浇风未革。
国庠乡校。唯尚浮华。
选部礼闱。不稽实行。
学非为巳。官必徇人。
法且非精。弊将安救。
宜令百寮。详思所宜。
各修议状。送中书门下
参较得失。择善而行。
有虞建官。三载考绩。
在汉为吏。或长子孙。
盖吏久于官。则人情不苟。
官久于事。则理化有成。
日者制度废隳。考课乖舛。
淹速靡准。升降无名。
欲令庶寮。何所惩劝。
自今已后。刺史县令
未经三考。不得改移。
其馀非在职绩效殊尤。亦不得越次迁转。
刺史停替。须待鱼书。
内外五品已上。及常参官在任年考已深者。
即量才效用与改。中外迭处。
以观其能。夫明目达聪。
务广闻见。或虑怀才抱器输忠纳谏之伦。
地处幽遐。无由自达。
永言于此。梦想不忘。
应诸色人。有长策济时。
忠规匡主。任具陈所见。
诣所居之州。委刺史略与讨论。
观其旨趣。但有裨治道。
不涉私情。便与附驿递进。
朕当亲览。自立两税。
经今百年。或初定之时。
已有偏并。或户口减耗。
旧额犹存。轻重不均。
流亡转甚。委度支即折衷条理。
以恤困穷。古者虽有水旱。
人无菜色。皆由储蓄不匮。
劝导有方。前代所置义仓。
国初亦循其制。被灾救乏。
甚便于人。即宜准贞观故事。
天下所垦见田。上自王公。
下及百姓。每丰稔之岁。
秋夏两时。州县长官以理劝课。
据顷亩多少。随所种粟豆稻麦。
逐便贮纳。以为义仓。
如年谷不登。即量取赈给。
官司但为立法劝谕。不得收管。
仍各委本道观察使逐便宜处置闻奏。敦本厚生。
必资播殖。当今所切。
莫甚于斯。自今百姓有垦辟田畴加于常岁者。
所加之地。不得辄徵租税。
刺史令长考课。亦以本界垦田多少为殿最。
今年蝗旱损甚州府。开春之后。
量给种子。使就农功。
天下应荒閒田。有肥沃堪置屯田处。
委当管节度使观察团练防禦等使刺史审细检行。以诸色人及百姓情愿者
使之营佃。如部署精当。
收穫数多。本道使刺史特加褒升。
屯田等节级优赏。如是逃户田地。
本主复业。即却给还。
辇毂之下。四方会同。
供应既多。难为准定。
急赋繁役。人何以堪。
宜令京兆尹度支计会。长安万年两县。
每季各先支贮备钱五千贯文。于县库收纳。
定清干官专知。应缘卒须别索。
及杂供拟并工匠等。县令专知官先对给价钱。
季终之后。申度支勘会。
应关和市和雇。并须先给价钱。
两税外。一物已上。
不得科配百姓。御史台朝廷纪纲。
尚书省治化根本。百度得失。
系乎其人。自顷制敕颁行。
所司多不遵守。王臣奉职
岂所宜然。委御史台左右丞切纠稽违。
无壅朕命。南郊太清宫太庙应职掌行事官。
郊庙摄将军中郎郎将留守副留守内定行从官。三品已上各赐爵一级。
四品已下加一阶。并赐勋两转。
其诸色支供作官司直长上流外灼然要职掌者。并赐勋两转。
行事室长掌坐斋郎礼生赞者。减二年劳。
无劳可减者。简选日优与处分。
崇贤馆学生见在者。减帖策各一道。
国子监陪位学生赐勋一转。介公酅公各与一子官。
如无子孙。赐物一百匹。
神策六军殿前左右射生英武威远皇城右金吾街使将士。应缘大礼宿卫御楼立仗。
及守本库本营者。共赐物若干端匹。
天灾作沴。深儆予衷。
跼蹐忧惭。罔知攸措。
今谷价腾踊。人情震惊。
乡闾不居。骨肉相弃。
流离殒毙。所不忍闻。
公私之间。廪食俱阙。
既无赈恤。又复徵求。
财殚力竭。继以鞭箠。
弛征则军粮乏赡。厚取则人何以堪。
念兹困穷。痛切心骨。
思所以济。浩无津涯。
补过实在于增修。救患莫如于息费。
致咎之本。既由朕躬。
谢遣之诚。宜自朕始。
宜令尚食所进御膳。每日各减下一半。
宫人等每月惟供给粮米一千五百硕。飞龙厩马。
从今已后至三十日已前。并减一半料。
京兆府应差科百姓。及和市和买等诸色目。
事无大小。一切并停。
公私债负。容待蚕麦熟后徵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