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
门下。
致理之体。
先德后刑。
礼义兴行。
故人知耻格。
教令明当。
则俗致和平。
然后奸慝不萌。
暴乱不作。
古先哲后。
莫不由斯。
国家受命百七十载。
八圣储庆。
敷佑下人。
迈种宽大之德。
累蠲苛酷之令。
盖仁之所积者厚。
故泽之所流者深。
兹予小子。
获主重器。
懵于理乱之本。
溺于因习之安。
授任不明。
赏罚乖当。
立法以齐众。
而犯命愈甚。
兴戎以除害。
而长乱益繁。
贼臣蓄奸。
乘衅窃发。
九庙乏主。
兆人靡依。
猰㺄肆其吞噬。
豺狼穴于宫阙。
岁未云半。
载罹播迁。
仰惭穹昊。
俯愧臣庶。
敢爱霣越。
苟全眇躬。
诚惧益纵寇雠。
重辱宗社。
忍耻誓志。
庶补前羞。
赖亿兆宅心。
不忘先德。
诸帅勠力。
恭行天罚。
俾余寡昧。
再膺多祐。
总乾纲于既紊。
复天柱于将倾。
言旋镐京
不改旧物。
宗祧有序。
朝享有期。
重庆多。
深增感惕。
呜呼。
君者所以抚人也。
君苟失位。
人将安仰。
朕既不德。
致寇兴祸。
使生灵无告。
受制凶威。
苟全性命。
急何能择。
或亏废名节。
或贪冒货利
陷于法网。
事匪一端。
究其所由。
自我而致。
不能抚人以道。
乃欲绳之以刑。
岂所谓恤人罪已之诚。
含垢布和之义。
涤清污俗。
咸与更新。
可大赦天下。
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三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已下。
已发觉未发觉。
已结正未结正。
见系囚徒常赦所不原者。
咸赦除之。
今年五月二十八日已前左降官。
即与量移。
未复资者更与移近处。
流人及犯配隶藩镇效力。
并即放还。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者。
量加收叙。
已经收叙未复资者。
更与进改。
其黜免人等。
有素著行能。
旁遭谴累。
特加录用。
勿以为负。
不有忠者。
谁复社稷。
不有劳者。
谁从巡狩。
连帅之重。
所以殿邦禦侮也。
二千石之任。
所以分忧共理也。
方镇将校。
勤奉戍役。
中外寮吏。
恪居官次。
国有大庆。
所宜同之。
内外文武及致仕官。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
四品已下加一阶。
仍并赐勋两转。
司徒中书令晟。
英特杰立。
光辅中兴。
再定皇都
一匡天下。
推恩之典。
贻庆无穷。
宜与一子五品正员京官。
侍中瑊。
沉邃忠厚。
服劳王家。
保全危城。
剪除大憝。
嘉乃茂绩。
次于宠章。
宜与一子六品正员京官。
镇国潼关节度使检校右仆射骆元光
京畿渭南商州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尚可孤
邠宁等州节度使检校右仆射韩游瑰
奉天行营诸军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戴休颜
咸秉大节。
著于艰难。
同勋叶忠。
翼我兴运。
宜各与一子七品正员官。
道节度使及行营都知兵马使兴元扈从左右金吾大将军等。
各与一子八品正员官。
诸道团练观察处置等使
各与一子九品正员官。
应诸军赴上都收复将士等。
俱以纯诚。
奋其勇节。
连年带甲。
百战摧锋。
有忘身以效命。
有灭亲以徇义。
誓平国难。
如复私雠。
竞扬貔虎之雄。
克清枭獍之孽。
策勋行赏。
传嗣荣亲。
播乃功名。
与国终始。
去冬已来。
未经甄叙者。
即与超八资改转。
已经甄叙者。
更与超三资进改。
三品已上祖父母在。
先无官封者。
量与致仕官及邑号。
亡者并与追赠。
四品已下父母在。
先无官封者。
亦授致仕官及邑号。
亡者并与追赠。
其赏钱委所司即依元敕支给。
应扈从将士。
三品已上赐爵两级。
四品已下各加两阶。
仍并赐勋三转。
其祖父母父母封赠。
并准收京城例处分。
应扈从官。
普恩之外。
三品已上更加爵一级。
四品已下更加一阶。
若常参官祖父母父母在。
先无官封者。
量授致仕官及邑号。
亡者并与追赠。
诸州刺史
普恩之外。
赐爵一级。
诸道进奏陪位者。
更加一阶。
奉天定难及元从功臣
宜令本军本使即定名闻奏。
所司各准元敕优赏。
其诸道军镇及行营将士。
三品已上赐爵一级。
四品以下加一阶。
仍准今年正月一日制。
速与甄叙
成德淄青魏博等节度并诸军应归顺将士等。
各蕴诚义。
积著功劳。
由朕失于抚绥。
顷岁暂怀疑阻。
寻能励节。
不替旧勋。
是资宴犒。
俾洽王泽
宜委所司即约额支计。
各赐钱物赏设。
仍委本道节度准前后敕。
速条疏甄叙
其朔方并诸军应在河中管内及同州将士等。
自远赴难。
解其重围。
念兹功劳。
并未酬报。
虽遭胁制。
情有可矜。
应到行营未经甄叙者。
并准元敕超五资改转。
其赏钱比收京城将士例。
各给一半。
委本军兵马使条录名衔闻奏。
所司支计给付。
食实封者。
亦便配额。
令其请受。
应天下诸道诸军将士等。
如有年老。
及疾患尪弱。
不任军旅。
愿归乡里者。
并给终身优复。
州县切加安存。
勿令侵扰。
无家可归者。
量给田宅。
使得存济。
见危致命。
先典所尚。
况忠卫社稷。
杀身成功。
朕于斯人。
义有加等。
太尉秀实
天授贞烈。
沮兹奸邪。
苍黄之中。
独蕴雄断。
将纾国难。
诡收寇兵。
凶谋既亏。
吾事果济。
忠诚奋发。
手击渠魁。
英风凛然。
振迈千古。
宜即差官致祭
并旌表门闾。
府县护其丧事。
缘葬所要。
一切官供。
仍于墓所官为立碑。
以扬徽烈。
其所赐实封五百户
嫡子正员三品官。
诸子授正员五品官。
中书门下即准元敕处分。
应诸道诸军将士有身死王事者。
委本道本使具名衔闻奏。
即与褒赠。
仍以在身官爵授其子孙。
内外文武官及诸亲诸色人等。
有横遭逆贼杀害者。
各听其家人亲识人于所司陈牒。
勘实闻奏。
亦与追赠。
如迹著忠烈
众所明知。
仍访其子孙。
量加优恤。
尚齿养老。
王风之首。
三代制理。
未或遗年。
朕将遵古典以兴化
本人心而教孝。
用优秩赐。
式慰里闾。
京兆府耆寿年八十已上。
并与版授刺史
赐紫
八十已下。
及诸州府耆寿年八十已上。
并与版授本县令
赐绯
天下侍老耆寿。
亦各与版授官。
如年九十已上者。
州县长吏岁时躬亲省问。
贫弱不能自存者。
量赐粟帛。
顷属多难。
人流俗弊。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赋役繁起。
农桑失时。
哀我瘅人。
汔可小息。
然以国计犹歉。
军实靡充。
未尽复除。
良增愧悼。
应天建中四年年终已前。
所有诸色逋欠。
在百姓复内者。
一切放免。
百司及诸军诸使举放利钱。
今年六月已前。
百姓欠负未纳者。
亦并停徵。
京兆府百姓。
普恩之外。
给复一年。
其供顿官吏。
京兆尹类例具名衔闻奏。
量与优奖。
古者计户以署吏。
因时而建职。
既不乏事
亦无冗员。
今田亩污莱。
版图凋耗。
齐人编户。
托庇官曹。
贪吏猾胥。
诱为囊橐。
启奸隳业。
为害尤深。
应在京百司色役人及流外等。
御史大夫即与诸司使长官审详商议。
据见所掌事之闲剧。
定额闻奏。
仍校名送中书门下
务从减省。
副朕忧人。
以后应须署置。
并定名先奏。
仍永为常式。
今年正月一日赦书节目有所未行者。
所司并举而行之。
赦书或有不该。
即比类条件闻奏。
敢以赦前事相言告者。
以其罪罪之。
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
赦书日行五百里。
布告遐迩。
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