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文字论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论曰。文字者。
总而为言。若分而为义。
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
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
孳乳寖多。因名之为字。
题于竹帛。则目之曰书。
文也者。其道焕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
五岳四渎。地之文也。
城阙朝仪。人之文也。
字之与书。理亦归一。
因文为用。相须而成。
名言诸无。宰制偫有。
何幽不贯。何远不经。
可谓事而应博。范围宇宙。
分别阴阳。川原高下之可居。
土壤沃瘠之可植。是以八荒籍焉。
纲纪人伦。显明正体。
君父尊严。而爱敬尽礼。
长幼班别。而上下有序。
是以大道行焉。阐坟典之大猷。
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其后能者。加之以元妙。
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贤达。
莫能珍贵。时有吏部苏侍郎晋
兵部王员外翰。俱朝端英秀。
词场雄伯。王谓仆曰。
文章虽久游心。翰墨近甚留意。
若此妙事。古来少有知者。
今拟讨论之。欲造书赋。
兼与公作书断后序。王僧虔虽有赋。
王俭制其序。殊不足动人。
陆平原文赋。实为名作。
若不造极境。无由伏后世人心。
不知书之深意。与文若为差别。
虽未穷其精微。粗欲知其梗槩。
公试为薄言之。仆答曰。
深识书者。唯观神彩。
不见字形。若精意元览
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
王曰。幸为言之。
仆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易之道。
欲知其妙。初观莫测。
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
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
足为妙矣。然须考其发意所由。
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
先其草创立体。后其因循著名。
虽功用多而有声。终天性少而无象。
同乎糟粕。其味可知。
不由灵台。必乏神气。
其形悴者。其心不长。
状貌显而易明。风神隐而难辨。
有若贤才君子。立行立言。
言则可知。行不可见。
自非冥心元照。闭目深视。
则识不尽矣。可以心契。
非可言宣。别经旬月后见。
乃有愧色。云书道亦太元微。
苏侍郎初并轻忽之。以为赋不足言者。
今始知也。极难下语。
不比于文赋。书道尤广。
虽沉思多日。言不尽竟。
竟不能成。仆谓曰。
员外用心尚疏。在万事皆有细微之理。
而况乎书。凡展臂曰寻。
倍寻曰常。人閒无不尽解。
若智者出乎寻常之外。入乎幽隐之閒。
追虚捕微。探奇掇妙。
人纵思之。则尽不能解。
用心精粗之异。有过于是。
心若不有异照。口必不能异言。
况有异能之事乎。请以此理推之。
后见苏云。近与王员外相见。
知不作赋也。诗云。
引喻少语不能尽。会通之识更共观
张所商㩁先贤书处。看见所品藻优劣。
二人平章。遂能触类比兴。
意且无限。言之无涯。
古昔已来。未之见也。
若其为赋。应不足难。
苏且说因谓仆曰。看公于书道无所不通。
自运笔固合穷于精妙。何谓
顷尔辽阔。公且自评书至何境界。
与谁等伦。仆答曰。
天地无全功。万物无全用。
妙理何可备该。常叹书不尽言。
仆虽知之于言。古人得之于书。
且知者博于闻见。或可能知。
得者非假以天资。必不能得。
是以知之与得。犹书之比言。
俱有云尘之悬。所令自评。
敢违雅意。夫真行。
一古一今。各有自然天骨。
有千里之迹。邈不可追。
今之自然。可以比于虞褚而已。
其草诸贤未尽之得。唯张有道创意物象。
近于自然。又精熟绝伦。
是其长也。其书势不断绝。
上下钩连。虽然如铁并集。
若不能区别二家尊幼。混杂百年。
检探何知。是其短也。
夫人识在贤名。用在断割。
分泾渭。馀何足云。
仆今所制。不师古法。
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
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
灵变无常。务于飞动。
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挐攫之形。
若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
探彼意象。入此规模。
忽若电飞。忽疑星坠。
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乎锋芒。
如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如可畏也。
数百年内。方拟独步其閒。
自评若斯。仆未审如何也。
苏笑曰。令公自评。
何乃自饬。文虽矜耀。
理亦兼通。达人不已私。
盛德亦微损。其后仆赋成。
往呈之。遇褚恩光万希庄包融并会。
众读赋讫。多有赏激。
苏谓三子曰。员外
俱造书赋。历旬不成。
今此观之。固非思虑所际也。
万谓仆曰。文与书。
被公陆机已把断也。世应无敢为赋者。
苏曰。此事必然也。
包曰。知音看文章。
所贵言得失。其何为竞悦耳而谀面。
此赋虽能。岂得尽善。
无今而乏古。论书道则妍华有馀。
考赋体则风雅不足。才可共梁已下来并辔。
未得将宋已上齐驱。此议如何。
褚曰。诚如所评。
赋非不能。然于张当分之中。
乃小小者耳。其书断三卷。
实为妙绝。犹蓬山沧海。
吐纳风云。禽兽鱼龙。
于何不有。见者莫不心醉。
后学得渔猎其中。实不朽之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