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剑门山记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易曰。艮为山。
为径路。为门阙。
梁山之有剑阁也。厥象备焉。
首以峨嵋。足以荆巫。
前褒斜而后灵关。横亘乎数千里之閒。
孕川含陆。以作全蜀。
趋蜀之路。必由是山。
连峰戛天。上绝飞鸟。
极于此也。峭壁中断。
两崖相嵚。如门斯辟。
如剑斯植。辨径术之可从于彼也。
于戏。上古圣人之宅于九囿也。
必因山川之固。为设堡障以安之。
恐其自绝于一方也。虽有高深之阻。
必启行路通之。是故天下书同文。
教同体。梯航内向。
而祸乱不作。观乎剑阁
见圣人之德焉。伟夫抉连山。
开积阻。剖盘石
擘崇峦。呀然洞裂。
斗绝千仞。远迹奇伏。
神灵怪异。谓之天造之资。
则有攻凿之形矣。谓之人力之用。
则无掎拔之势矣。岂五丁为役欤。
泯泯茫茫。不可得而详也。
若乃迫隘之所容。邅回而后通。
翕巴汉之万辙。总岷嶓之重险。
一夫而禦之。则三军无所施其勇。
覆篑而防之。则逸足不能踰其阻。
汉高因焉。以定楚项之难。
元宗幸焉。以销阳九之变。
蜀王无道。惠文伐之。
公孙僭号。光武灭之。
由是而言。则剑门之险。
所以助顺。不以兴乱。
所以辅中州。不以限荒服。
苟戎夷议侵轶。狂愚怀割据。
逆天反道。必覆败随之。
皇帝谅闇之初。岁在已未。
渔阳公作镇之一纪也。蛮夷之众寡。
君长之情伪。道途之险易。
攻守之利病。皆暗得于胸中。
不差于毫发矣。而犬戎承我遏密。
犯我亭障。以其控弦十万。
与偫蛮之师。出沉黎。
火井。出𤏡道。
仇池。边兵禦之不胜。
歊然有北闭剑关而拒我后援。西入蜀都而全其地。
西州伯朝觐京师。寇出不虞。
偫情大骇。朝廷固已知渔阳公举无遗策。
仍发禁卫貔貅之旅。俾受律于公。
公元合庙算。分军守隘
且度其能来而不能用。可取而不可迫。
命诸营坚壁勿得战。收军入阁道。
示之以无人。贼见诸壁不可攻。
剑门不设备。果疑有伏。
莫敢前窥。公曰。
彼悉锐而来。谓所行无却。
今顿军数日。其气已衰。
且入我既深。多而不整。
可以击之矣。乃夜出精卒。
捣其前营。偫凶震扰。
骇若堤溃。弃其矛甲者。
十有四五。颠于坑谷者。
不可胜计。公命缓逐。
勿遏其归。既而又破之于龙安
不二旬。缘边千里之寇。
悉烧营遁去。危邦载合。
天府载宁。州闾以出溺相存。
父子以厥初相欢。自蕃戎为梗。
未有若兹岁之甚。惟中权制胜。
未有若是役之大。天子闻而嘉之焉。
即下诏书劳之。略曰。
微公戮力王室。其左衽矣。
德音褒倚也如此。于戏。
仁者由剑门。以之为福。
不仁者由剑门。以之生祸。
渔阳公之克戎于是也。配乾功之可久。
与坤德而同顺。革戎心于永代。
扬天声于无极。昭昭焉难乎其与京矣。
班孟坚勒铭燕然。纪窦耿勋业。
燕然无瑰异之迹。徒以书其片石。
见载前录。人到于今称之。
剑门井络垂芒。坤维蕴灵。
渔阳得其形便。辉灼藩翰
语乎山则有画象之奥。语乎人则有盖代之绩。
而颂声不著于燕然。英名不加于窦耿。
抑当时之所取。而吾党之所病。
昔予剖符列郡。祗服元侯
耳目所得。称传罕备。
虽言之不逮。其可已乎。
是用纂述。为剑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