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撰集四部经籍序略 唐 · 毋煚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窃以经坟浩广。
史图纷博。
寻览者莫之能遍。
司总者常苦不多。
何暇重屋复床。
更繁其说。
若先王有阙典。
上圣有遗事。
邦政所急。
儒训是先。
宜垂教以作程。
当阐规而开典。
则不遑启处。
何获宴宁。
曩之所修。
诚惟此义。
然体有未惬。
追怨良深。
于时秘书省经书实多亡阙
诸司坟籍。
不暇讨论。
此则事有未周。
一也。
其后周览人閒。
颇睹阙文。
新集记贞观之前。
永徽已来不取。
近书采长安之上。
神龙已来未录。
此则理有未宏。
二也。
书阅不遍。
事复未周。
或不详名氏。
或未知部伍。
此则体有未通。
三也。
书多阙目。
空张第数。
既无篇题。
实乖标榜。
此则例有所亏。
四也。
所用书序。
咸取魏文贞
所分书类。
皆据隋经籍志。
理有未允。
体有不通。
此则事实未安。
五也。
昔马谈作史记。
班彪作汉书。
皆两叶而仅成。
刘歆作七略。
王俭作七志。
踰二纪而方就。
孰有四万卷目。
二千部书。
名目首尾。
三年便令终竟。
欲求精悉。
不其难乎。
所以常有遗恨。
窃思追雪。
乃与类同契。
积思潜心。
审正旧疑。
详开新制。
永徽新集。
神龙近书。
则释而附也。
未详名氏。
不知部伍。
则论而补也。
空张之目。
则检获便增。
未允之序。
则详宜别作。
纰缪咸正。
混杂必刊。
改旧传之失者三百馀条。
加新书之目者六千馀卷。
凡经录十二家。
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
史录十三家。
八百四十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
子录十七家。
七百五十三部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集录三家。
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
凡四部之录。
四十五家。
都管三千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
成书录四十卷。
其外有释氏经律论疏道家经戒符箓。
凡二千五百馀部九千五百馀卷。
亦具翻译名氏。
序述指归。
又勒成目录十卷。
名曰开元内外经录。
若夫先王秘传。
列代奥文。
自古之粹籍灵符。
绝域之神经怪牒。
尽载于此二书矣。
夫经籍者。
开物成务。
垂教作程。
圣哲之能事。
帝王达典
而去圣已久。
开凿遂多。
苟不剖判条源。
甄明科部。
则先贤遗事。
有卒代而不闻。
大国经书。
遂终年而空泯。
使学者孤舟泳海。
弱羽凭天。
衔石填溟。
倚杖追日。
莫闻名目。
岂详家代。
不亦劳乎。
不亦弊乎。
将使书千帙于掌眸。
披万函于年祀。
览录而知旨。
观目而悉词。
经坟之精术尽探。
圣哲之睿思咸识。
不见古人之面。
而见古人之心。
以传后来。
不愈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