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京大敬爱寺大證禅师 唐 · 王缙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醴泉涌而蠲疾。宝炬然而破暗。
莲花无染而独净。夜光不系而自得。
其惟上智乎。夫上智之身。
曲随世界。上智之心。
密游圣境。或宿植德本。
乘愿复来。或意生人间。
用宏开示。非慧见孰能知之。
大德号昙真姓边陈留开封人也。
厥初为孩。禀知特异。
亦既有识。用晦如愚。
家有耕桑未尝问。乡有学校未尝顾。
则曰处丰屋何如方丈。驰良马何如振锡。
圭组耀世。不如被褐。
金玉满堂。不如虚白。
食珍者岂睹饭来香积。听乐者岂闻梵唱云何。
战既胜矣。出门绝迹。
潜嵩少间。专于读诵。
年至二十。遂适太原
受声闻戒。习根本律。
性甚聪敏。博涉经论。
时同学者。仰之为师。
久而叹曰。大圣要道。
存乎解脱。不入其门。
非佛之子。乃损落枝叶。
澄清泉源。诣长老大照
醒迷解缚。开心地如毛头。
扫意尘于色界。从此日益。
唯师能知于四威仪之中。无一刹那有怠。
不住以至于大寂。无作以至于恒用。
我止无所。虚空未为广。
我照能遍。日月未为明。
震雷破山。闻不闻等。
烈风拔树。见不见等。
是身无主。与四大假合。
方寸无生。于一切离相。
犹以为未出心量。弥勤深入。
大照既没。又寻广德大师
一见而拱手。再见而分座。
问之于了。荅之以默。
俱诣等妙。𠯳合自他。
梵衲之行。楞伽之心。
密契久矣。广德又谢。
学徒嗷嗷。相顾靡依。
来求于我。嗣续前教。
皆以实归。出宅诸子。
俾称所乘。渡河三兽。
自止于分。天宝季年。
禄山作逆。陷我洛阳
乱兵蜂螫。大德澹然。
独在本处。天龙潜卫于左右。
豺狼仰瞻而赞叹。施财献供。
终朝盈门。于善恶等以慈。
于苦厄人以忍。言说不㝵。
无畏故也。动静皆如。
自在故也。度众无边。
大愿力也。依报无量。
迈种福也。夫修行之有宗旨。
如水木之有本源。始自达摩
传付慧可。可传僧璨
传道信。信传宏忍。
忍传大通大通大照
大照广德广德大师
一一授香。一一摩顶。
相承如嫡。密付法印。
惟圣智所證。非思议能测也。
大德既舍眷属。窃为沙弥
身不顾名。志在成道。
声称浸远。归向如林。
天宝八年。缁侣领袖举以上闻。
乃蒙正度。初隶东都卫国寺。
旋为敬爱寺请充大德。迁彼与住此。
有缘非无因。地杂人天之会。
法如云雨之施。众有尘劳之悟。
寺盈河润之福。今学与其进。
当学起其信。善诱不倦。
得师则喜。利往者导之以捷。
睹奥者辨之以正。深在定者戒于贪。
悟所觉者使之远。视彼来学。
庵摩勒果。冀其出世。
优昙钵花。齐我者稀。
故我贵矣。宝应二年正月十四日
趺坐如生。薪尽火灭。
年六十。四十。
哀缠门人。悲及尘众。
树为之变色。兽为之失声。
栋折航沈。佛土萧索。
其年九月。葬于嵩岳寺之北阜。
大历二年。有司奏谥。
上闻恻然。乃赐号曰大證禅师
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
又与广德素为知友。大德弟子正顺。
即十哲之一也。视缙犹父。
心用感焉。以诸因缘。
为之强述。铭曰。
上德不德。兴慈运悲。
现于浊界。俯为人师。
以我无思。破彼尽思。
尔方厌俗。我则随时。
由多分别。妄生垢净。
根不缘废。象岂镜。
法不可著。空即是病。
无得之得。绝圣而圣。
文字非文字。言语非言语。
云何以解脱。云何而语汝。
随宜说方便。究竟非我与。
舍利依嵩山。寂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