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正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上古无文。
饱于和气。
从化而避。
何交之哉。
至于善恶分。
利害竞。
而后有交。
交天命也。
疏附奔走之友。
夫友天纵也亦然。
微鲍子之知管氏。
则诸夏迁为左衽。
无归生之说屈建
椒举死于他国。
大者济天下。
叔牙夷吾是也。
小者全宗族。
声子伍举是也。
慈明奉元礼。
一如大人。
真长仲祖
临柩动色。
由是近于骨肉之恩。
不止交游而已矣。
王邑崇继前好。
父事君卿
梁松恃贵遗旧。
构陷伏波。
两存其道。
而后兼善。
是知人事艰难。
仅发于造次。
生死变礼。
不必更时代。
朋友渐于讲习。
缘情而亲。
于我为重。
忧危相急。
仕进相推。
望而不从。
厚实生怨。
诗曰。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
美道义相成也。
又曰。
将恐将惧。
维予与汝。
将安将乐
汝转弃予。
哀势利相倾也。
三代之教。
自家刑国。
树之以经师
启其心而身修。
则家事理。
次定朋友。
端其性术。
摄称从之。
声与实谐。
次诸侯无敢不贡士及于政。
是以富有贤哲。
动符六经。
王泽既衰。
小雅皆废。
诸侯无贡士之理。
司马无论材之政。
犹或先王教存。
国有君子。
圣人生于鲁。
七十子遍游诸侯。
文武之道。
曀而复明。
孔伋孟轲之徒。
无不儒尊。
汉代人心尚朴。
辟署由州郡。
公府往往有奇节骇俗之士。
东京宗祖好学。
海内翕然。
是以王室多柱石之臣。
交游有死生之友。
降及魏晋
亦未甚媮。
近代无乡里之选。
多寄隶京师
随时聚散。
怀牒自命。
积以为常。
吠形一发。
偫响雷应。
铨擢多误。
知之固难。
使名实两亏。
朋友道薄。
盖由此也。
况众邪为雄。
孤正失守。
诱中人之性。
易于不善。
求便身之路。
庸知直道。
不从流俗。
修身俟死者益寡焉。
加以三尊阙师训之丧。
朋友无寝门之哭。
学府无衰服之制。
礼亡寖远。
言者为非。
人从以偷。
俗用不笃。
弊在不专经学。
沦于苟免者也。
师乏儒宗则道不尊。
道不尊则门人不亲。
友非学者则义不固。
义不固则交道不重。
选不由乡则情不系府。
情不系府则举荐寡恩。
三者化人之大端。
而情礼尽旷。
徼倖道长。
而纯悫道消。
悲夫。
礼首于冠而成人。
筮日筮宾。
即事于庙。
同师之友。
乡邦之族。
醮而礼之。
遂相与字之。
身何以不严。
友何以不敬。
虽有暴慢。
无自入焉。
呜呼。
士大夫略之。
礼坠于地久矣。
信义不厚。
斯有渐欤。
后进未较。
是以非僻者多附成而远败。
成或非经。
败或非义。
三代之理。
不能无是。
矧弊末乎。
于是大雅之友扫除。
无妄之交风动。
利招则不悔机网。
名眩则甘心鼎镬。
倾之以势。
则不畏于天地。
饵之以权。
则忍绝其亲爱。
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
故诗有谷风之刺。
礼有邦朋之禁。
以此防人。
犹或踰之。
嗟夫。
奇巧钓情者。
明哲所恶。
锋芒逆物者。
道家不取。
受施忘惠者。
仁义之蠹。
迹均心异者。
蛮貊之俗。
面附背携者。
人道所弃。
远贤奔利者。
商贩之行。
俞可强不者。
仆妾恒性。
爱子遗亲者。
犬彘之心。
若然者无代无之。
呜呼。
至交之道殆绝乎。
如有唱而无应。
非唱者过也。
善交者不好甘而恶辛。
贵弃同而即和。
鲍叔洁廉而管敬仲三归。
至知之契。
故无与二。
君子不器。
交议宜然。
义在切切偲偲。
匡救其阙。
善则辅宣之。
过则规诲之。
不从则一心以蔽之。
不幸寘于刑辟。
则生死以全之。
传曰。
朋友无大故不弃。
此之谓也。
苟能久要之约必存。
平生之言可复。
楼护终身与吕公同食。
张裔养杨恭母如亲。
则家室有归。
人谁虞死。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行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务省诸身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