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质文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天地之道易简。
易则易知。
简则易从。
先王质文相变。
以济天下。
易知易从。
莫尚乎质。
质弊则佐之以文。
文弊则复之以质。
不待其极而变之。
故上无暴。
下无从乱。
记曰。
国奢则示之以俭。
国俭则示之以礼。
礼谓易知易从之礼。
非酬酢裼袭之烦也。
俭谓易知易从之俭。
非茅茨土簋之陋也。
盖达其诚信。
安其君亲而已。
质则俭。
俭则固。
固则愚。
其行也丰肥
天下愚极则无恩。
文则奢。
奢则不逊。
不逊则诈。
其行也痼瘠。
天下诈极则贼乱
故曰不待其极而变之。
固而文之。
无害于训人。
不逊而质之。
艰难于成俗。
若不化而过。
则愚之病。
浅于诈之病也。
无恩之病。
缓于贼乱之极也。
故曰莫尚乎奢也。
奢而后化之。
求固而不获也。
利害迟速。
不其昭昭欤。
前王之礼世滋。
百家之言世益。
欲人专一而不为诈。
难乎哉。
吉凶之仪。
刑赏之级繁矣。
使生人无适从。
巧者弄而饰之。
拙者眩而失守。
诚伪无由明。
天下浸为陂池。
荡为洪流。
神禹复生。
谁能救之。
夫君人者。
修德以治天下。
不在智。
不在功。
必也质而有制。
制而不烦而已。
太康启子禹孙。
当斯时。
尧舜遗人。
亲受之赐。
国为羿夺。
内则夏之六卿
外则夏之四岳。
而羿浞愚弄斗争。
内外默然。
一以听命。
少康艰难而后复。
由是观之。
则圣有谟训何补哉。
汉高除秦项烦苛。
至孝文元默仁俭
断狱几措。
武帝修三代之法。
而天下荒耗。
则文不如质明矣。
汉氏虽历产禄吴楚之乱。
而宗室异姓。
同力合心。
一举而安。
且汉德结于人心。
不如夏家。
诸吕吴楚之强。
倍于羿浞。
安汉至易。
而复夏至难。
何也。
德最深。
周公大圣。
亲则管蔡为乱。
远则徐奄并兴。
四夷多难。
复子明辟。
兼虞夏商之典礼。
后王之法备矣。
太平之阶厚矣。
成王季年而后理。
康王垂拱。
囹圄虚空。
昭王南征不返。
因是陵夷。
则郁郁之盛何为哉。
法六官备职。
六宫备数。
四时盛祭。
车服盛饰。
至于下国。
方五十里。
卿大夫士之多。
军师之众。
大聘小聘。
朝觐会同。
地狭人寡。
不堪觐谒。
大何得不乱。
小何得不亡。
记云。
周之人强仁穷赏罚。
故曰殷周之道。
不胜其弊。
考前后而论之。
夏衰失于质而无制。
周弱失于制而过烦故也。
愚以为将求致理。
始于学习经史。
左氏国语尔雅荀孟等家。
辅佐五经者也。
及药石之方。
行于天下。
考试仕进者宜用之。
其馀百家之说。
谶纬之书。
存而不用。
至于丧制之缛。
祭礼之繁。
不可备举者以省之。
考求简易。
中于人心者以行之。
是可以淳风俗。
而不泥于坦明之路矣。
学者局于恒教因循。
而不敢差失毫。
古人之说。
岂或尽善。
数骨肉之罪而褒叔向
不忍闻之言而书昭伯
敬龟筴之信而陈偻句。
使不仁之人萌芽贼心。
而仁义之士闭目掩卷。
何如哉。
其或曲书常言。
无裨世教。
不习可也。
则烦溃日亡。
而易简日用矣。
海内之广。
兆民之多。
无聊于烦。
弥世旷久。
今以简质易烦文而便之。
则晨命而夕周。
踰年而化成。
蹈五常。
享五福。
理必然也。
孔子言以约失之者鲜矣。
与其不逊也宁固。
传曰以欲从人则可。
记曰大乐必易。
大礼必简
颜子曰无施劳。
经义可据也。
如是为政者。
得无以为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