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封事书715年5月20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月二十日宣义郎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谨再拜死罪死罪。
上书开元神武皇帝陛下。臣所以上事。
以臣愚见。并当时尤切。
不敢饰词。伏愿陛下亲览可否之宜。
幸甚幸甚。臣伏以陛下自克清内难。
光宅天下。常欲跻人于富寿
致国于太平。圣虑每勤。
德音屡发。然犹黎人未息。
水旱为忧。臣窃伏思之。
有由然矣。臣闻乖政之气。
发为水旱。天道虽远。
其应甚速。昔者东海孝妇
旱者久之。一吏不明。
匹妇非命。则天为之旱。
以昭其冤。况今六合之閒。
元元之众。莫不悬命于县
宅生刺史。陛下所与共理。
此尤亲于人者也。多非其任。
徒有其名。致旱之由。
岂惟孝妇一事而已。是以亲人之任。
宜得其贤。用才之道。
宜重其选。而今刺史县令
除京辅近处雄望之州。刺史犹择其人。
县令或备员而已。其馀江淮陇蜀三河诸处。
除大府之外。稍稍非才。
但于京官之中。出为州县者。
或是缘身有累。在职无声。
用于牧宰之閒。以为斥逐之地。
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
比其势衰。且无他责。
又谓之不称京职。亦乃出为刺史
至于武夫流外。积资而得。
官成于经久。不计于有才。
诸若此流。尽为刺史
其馀县令已下。固不可胜言。
盖氓庶所系。国家之本务
本务之职。反为好进者所轻。
承弊之人。每遭非才者所扰。
陛下圣化。从此不宣。
皆由不重亲人之选。以成其弊。
而欲天下和洽。固不可得也。
古者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
莫不于其所重。劝其所行。
臣窃怪近俗。偏轻此任。
今朝卿士。入而不出。
于其私情。遂自得计。
何则。京华之地。
衣冠所聚。子弟之閒。
身名所出。从容附会
不劳而成。一出外藩。
有异于此。人情进取。
岂忘于私。但立法制之。
不敢违耳。原其本意。
固私是欲。今大利在于京职。
而不在于外郡。如此。
则智能之士。欲利之心。
日夜营营。宁有复出为刺史县令
而陛下国家之利。方赖智能之人。
此辈既自固而不行。在外者又技痒而求入。
如此。则智能之辈。
常无亲人之责。陛下又未格之以法。
无乃甚不可乎。故臣愚以为欲理之本。
莫若重刺史县令。此官诚重。
智能者可行。正宜悬以科条。
定其资历。凡不历都督刺史
虽有高第者。不得入为侍郎列卿
历县有善政者。亦不得入为台郎给舍郎。
虽远处都督刺史。至于县
以次差降。以为出入。
亦不得十年频任京职。又不得十年尽任外官。
如此设科。以救其失。
则内外通理。万姓获宁。
如积习为常。遂其私计。
陛下独宵衣旰食。天下亦未之理也。
又古之选用贤良。取其称职。
或遥闻而辟召。或一见而任之。
是以士修素行。不图侥倖。
偫小不逮。亦用息心。
以故奸伪自止。流品不杂。
今天下未必理于上古。而事务日倍于前。
诚为不正其本。而设巧于末。
所谓末者。吏部条章。
动盈千百。刀笔之吏。
辨析毫釐。节制抢攘。
溺于文墨。胥徒之猾。
又缘隙而起。臣以为始造簿书
以备用人之遗亡耳。今反求精于案牍。
不急于人才。亦何异遗剑中流。
而刻舟以纪。去之弥远。
可为伤心。凡有称吏部之能者。
则曰从县尉主簿。从主簿县丞
选曹执文而善知官次者也。惟据其合与不合。
不论贤与不肖。大略如此。
岂不谬哉。陛下若不以吏部尚书侍郎为贤。
必不授以职事。尚书侍郎既以贤而受委。
岂复不能知人。知人之难。
虽自古所慎。而拔十得五。
其道可行。今则执以格条。
于谨守。幸其心能自觉者。
每选于所拔亦有三人五人。若又专固者。
则亦一人不拔。据资配职。
自以为能。为官择人。
初无此意。故使时人有平配之议。
官曹无得贤之实。朱紫同色。
清浊不分。是于圣朝。
有何裨益。故臣以为选部之法。
弊于不变。变法之易。
在陛下焕然行之。假如今之铨衡
欲自为意。亦限行之已久。
动必见疑。遂用因循。
益为浮薄。今若刺史县令
精覈其人。即每年当管之内。
应有合选之色。先委考其才行。
堪入品流。然后送台。
台又推择。据所用之多少。
为州县之殿最。一则州县慎于所举。
必取入官之才。二则吏部因其有成。
无多庸人之数。纵有不在送者。
妄起怨端。且犹分谤于外台
不至喧哗于南省。今则每岁选者。
动以万计。京师米物。
为之空虚。岂多士若斯。
盖渝滥至此。而欲仍旧致理。
难于改制。祗益文法烦碎。
贤愚浑杂。就中以一诗一判。
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
从此遗逸。斯亦明代之缺政。
有识者之所叹息也。夫天下虽广。
朝廷虽众。而士之名贤。
诚可知也。若使毁誉相乱。
听受不明。事将已矣。
无复可说。如知其贤能。
各有品第。每一官缺。
而不以次用之。则是知而不为。
焉用彼相。借如诸司清要之职。
当用第一之人。及其要官阙时。
或以下等叨进。以故时议无高无下。
惟论得与不得。自然清议不立。
名节不修。上善则守志而后时。
中人则躁求而易操。其故何哉。
朝廷若以令名而进人。士子亦以修名而获利。
而利之所出。众则趋焉。
已而名利不出于清修。所趣多归于人事。
其小者苟求辄得。一变而至阿私。
其大者许以分义。再变而成朋党。
斯并教化渐渍。使之必然。
故于用人之际。不可不第高下。
若高下有次。不可妄干。
天下士流。必刻意修饰。
思齐日众。刑政日清。
此皆兴衰之大端。焉可不察。
易曰。履霜坚冰至。
言圣人之见。终始之徵矣。
臣今所言上刺史县令等事。一皆指实。
纵臣所欲变法。不合时宜。
伏望更发睿图。及询于执事
作为长算。振此颓风。
使官修其方。人受其福。
天下幸甚。伏惟陛下聪明神武。
动以圣断。正当可为之运。
未行反本之法。微臣企竦。
窃有所望。伏愿少留宸眷。
稍览愚诚。必无可施行。
弃之非晚。不胜尘露裨补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