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加笾豆增服纪议 唐 · 崔沔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三
伏准今月十八日恩赦节文。宗庙致享。
务在丰洁。礼经沿革。
必本人情。笾豆之荐。
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
或有所未通者。谨案太常奏状。
陆海所产。鲜美之味。
随所有者。皆充祭用。
今既须丰。理应加数。
宗庙之奠。每座笾豆各加十二者。
臣窃闻识礼乐之情者能作。达礼乐之文者能述。
述作之义。圣贤所重。
礼乐之本。古今所崇。
变而通之。所以久也。
所谓变者。变其文也。
所谓通者。通其情也。
祭祀之兴。肇于太古。
人所饮食。必先严献
未有火化。茹毛饮血。
则有毛血之荐。未有曲糵。
污樽杯饮。则有元酒之奠。
施及后王。礼物渐备。
作为酒醴。伏其牺牲。
以致馨香。以极丰洁。
故有三牲八簋之盛。五齐九献之殷。
然以神道至元。可存而不可测也。
祭礼主敬。可备而不敢废也。
是以血腥爓熟。元樽牺象。
靡不毕登于明荐矣。然而荐贵于新。
味不尚亵。虽则备物。
犹存节制。故礼云。
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苟可荐者。莫不咸在。
备物之情也。又曰。
三牲之俎。八簋之实。
美物备矣。昆虫之异。
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此节制之文也。铏俎笾豆。
簋簠樽罍之实。皆周人之时馔也。
其用通于燕飨宾客。而周公制礼。
咸与毛血元酒。同荐于先。
中郎卢谌。近古之知礼者也。
著家祭礼。观其所荐。
晋时常食。不复纯用礼之旧文。
然则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祠祭明矣。
是变礼文而通其情也。我国家由礼立训。
因时制范。考图史于前典。
稽周汉之旧仪。清庙时享。
礼馔毕陈。用周制也。
而古式存焉。园寝上食。
时膳具设。遵汉法也。
而珍味极焉。职贡来祭。
致远物也。有新必荐。
顺时令也。苑囿之内。
躬稼所收。蒐狩之时。
亲发所中。莫不割鲜择美。
荐而后食。尽诚敬也。
若此至矣。复何加焉。
但当申敕有司。祭如神在。
无或怠。勖增虔诚。
其进贡珍羞。或时物鲜美。
考诸祀典。有所漏略。
皆详择名目。编诸甲令。
因宜而荐。以类相从。
则新鲜肥浓。尽在是矣。
不必加于笾豆之数也。至于祭器。
随物所宜。故大羹古食也。
盛于豋。豋古器也。
和羹时馔也。盛于铏。
铏时器也。亦有古馔而盛于时器。
毛血盛于盘。元酒盛于樽。
未有荐时馔而追用古器者。由古质而今文。
便于事也。虽加笾豆十二。
未足以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清庙。
有兼倍之名。近于侈矣。
昔鲁人丹桓公之楹。又刻其桷。
春秋书以非礼。御孙谏曰。
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
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
无乃不可乎。是不以越礼而崇侈于宗庙也。
又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流。
出于清庙。是以贵俭。
由此观之。清庙之不尚于奢旧矣。
太常所请。恐未可行。
又按太常奏状。今酌献酒爵。
制度全小。仅未一合。
执持甚难。不可全依古制。
犹望稍须广大者。窃据礼文。
有以小为贵者。献以爵。
贵其小也。小不及制。
敬而非礼。是有司之失其传也。
固可随失釐正。无待其议而后革。
然礼失于敬。犹奢而宁俭。
非大过也。未知今制何所依准。
请兼详令式。据文而行。
又案太常奏状。外祖父母服请加至大功九月
姨舅加至小功五月。堂姨舅舅母服请加至袒免者。
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圣人因之。然后制礼。
礼教之设。本为正家。
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
不可以贰。总一定义。
理归本宗。父以尊崇。
母以厌降。岂忘爱敬。
宜存伦序。是以内有齐斩。
外服皆缌。尊名所加。
不过一等。此先王不易之道也。
前圣所志。后贤所传。
其来久矣。昔辛有伊川
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
其礼先亡矣。贞观修礼。
时改旧章。渐广渭阳之恩。
不遵洙泗之典。及宏道之后。
唐隆之閒。国命再移于外族矣。
礼亡徵兆。傥或斯见。
天人之际。可不诫哉。
开元初补阙卢履冰尝进状论丧服轻重。
敕令佥议。于时偫议纷拿。
各安积习。太常礼部。
奏依旧定。陛下运稽古之思。
发独断之明。至开元八年
特降别敕。一依古礼。
事符故实。人知向方。
式固宗盟。社稷之福。
更图异议。窃所未详。
愿守八年明旨。以为万代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