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唐泗州临淮县光王寺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
噫。
代人以塔庙者。
即有象也。
仪像者。
非有相也。
尝论之。
未始谅矣。
其或执之于我。
安住为十劫之场。
释之于空。
循舍得一如之智。
皆所以颂其愿。
酌其心。
必于无作之时。
敷宏正法之故。
俾或礼或见。
能超因因之缘。
若我若人。
尽登果果之业。
则曷为不应。
曷道不行。
岂空寂之门。
独阶證入。
事相之地。
遂阻圆明者哉。
光王寺者。
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
和尚之姓何。
何国人
得眼入地。
龙朔初
忽乎西来。
飘然东化。
独步三界。
遍游十方。
乌飞于空。
月见于水。
泥键铁锁。
降伏贡高。
长者锦书。
散除文字。
深以欲为苦器。
道实法钧。
消一无于太常
越诸有于真际。
岂徒福河灌顶。
慈云覆身。
举手而安喻四因。
动足而兴复三见。
或以沉香作炭。
有枉言者。
则诱而进之。
沙末求珠。
不知其量也。
则呵而责之。
香象之行。
虽极水底。
神龟之出。
亦兼陆道。
因如法如。
自得定力。
有作无作。
冀是福田。
尝纵观临淮
发念置寺。
以慈悲眼目。
信义方寸。
广济心。
仪普照佛。
光相才现。
瞻仰巳多。
远近簪裾。
往来舟楫。
一归圣像。
再谒真僧
作礼祈祥。
焚香拔苦。
触尘者庇如来之影。
牵毛者师子之威。
信施骈罗。
建置周布
缭垣云矗。
正殿霞开。
层楼敞其三门
飞阁通其两铺。
舍利之塔。
七宝齐山
净土之堂。
三光夺景。
于制造也。
未缀于手。
猗德名也。
已闻于天。
中宗孝和皇帝远降纶诰。
特加礼数。
延入别殿。
近益重元。
德水五瓶。
沾濡紫极。
甘露一斗。
福润苍生。
乃请寺名。
仍依佛号。
中宗皇帝以照言犯讳。
光字从权。
亲睹御书。
宠题宝额。
垂露落于天上。
飞翰传于国中。
其来也。
广内庆齐。
其至也。
连城欢迓。
扇凭笔贵。
独属右军
寺为额高。
更因天子。
每名晨大众。
瞻礼嬉游。
上升门台。
直视川墅。
峦阜嶾嶙而屏合。
淮水逶迤而带长。
邑屋助其雄。
商旅增其大。
兹为胜也。
曷以加焉。
和尚口虽勿称。
缘乃有以。
知变易之道。
回轩少留。
众生可悲。
菩萨亦病。
示灭同尽。
唯识永在。
呜呼。
景龙四年三月二日
端坐弃代于京荐福寺
迹也。
孝和皇帝申弟子之礼。
大师之情。
敬漆色身。
谨将法供。
仍造福度门人七僧。
赐绢三百匹。
敕有司造灵舆。
给传递。
百官四部。
哀送国门。
五日还至本处。
当是时也。
佛像流汗。
风雨变容。
鸟悲于林。
兽号于野。
矧伊慈子。
降及路人乎。
过去僧惠严等。
主僧道坚弟子木义等。
并持床有义。
失剑无追。
施法立斋。
知时明物。
罔坠旧业。
克嗣前修。
攀系仪形。
建崇塔院。
婆罗树。
莲花台
宛然坐而不言。
歘尔感而皆应。
忏则殃灭。
求则福生。
虽日月已绵。
而灵变如在。
归依有众。
檀施孔多。
鲸钟万斤。
震觉六种。
讲筵七架。
开导四生。
清净之身。
更疏俗室。
涅盘之饭。
别构食堂。
可谓能事毕矣。
喜愿并矣。
宜八部之宅。
以致诸天。
回首自然。
树悬密语。
印文地现。
五风转柔涧之音。
千灯焰光明之色。
构之者罪花彫落。
信之者燋种萌生。
雷向发其六牙
珠彩澄其二水。
州牧杜公惟孝。
其直如箭。
其洁如水。
地压淮上。
城迁泗中。
民剿于劳。
物集其利。
史宗公
司马卢公。
或清节自公。
文雅形国。
或礼容虚已。
坚操动时。
临淮薛钦行等
主诺条流。
庭无置对。
或子人简德。
邑有欢康。
并坚位大车。
正信超士。
二道之教。
发一师之因。
相与累赞经身。
长悬觉道。
树不朽之德。
宏未来之功。
是刻丰碑。
以光盛美。
其词曰。
惟普照之大身兮。
杖菩萨之右臂。
粤灵瑞之可闻兮。
昭成之难值。
期一会之来思。
鸠万辈之善施。
宏住持之信受。
广事相之该备。
豁川陆之云龙。
雄城邑之赪雉。
天师九重
补人王于十利。
嘉寺榜之立名。
宠圣札之题字。
追已灭之化身。
了见在之文义。
贮仪形于空塔。
存词谒于金地。
咎无忏而不除。
福何求而不致。
副真僧之贞宝。
接偫公之雅器。
播永日于山河。
刻巨石于淮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