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易集解序 唐 · 李鼎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
元气絪缊。
三才成象。
神功浃洽。
八索成形。
在天则日月运行。
润之以风雨。
在地则山泽通气。
鼓之以雷霆。
至若近取诸身。
四支百体合其度。
远取诸物。
森罗万象备其工。
阴阳不测之谓神。
一阴一阳之谓道。
范围天地而不过。
曲成万物而不遗。
仁者见之以为仁。
知者见之以为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君子之道鲜矣。
斯乃显诸仁而藏诸用。
神无方而易无体。
巍巍荡荡。
难可名焉
逮乎天尊地卑。
君臣位列。
五运相继。
父子道彰。
震巽索而男女分。
咸恒设而夫妇睦。
人伦之义既阐。
家国之教郁兴。
故系辞云。
古者庖牺氏王天下也。
始画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
盖取诸离。
庖牺氏没。
神农氏作。
斲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
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
致天下之人。
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
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
黄帝尧舜氏作。
通其变使人不倦。
神其化使人宜之。
刳木为舟。
剡木为楫。
舟楫之利。
以济不通。
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
引重致远。
盖取诸随。
古者穴居而野处。
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
盖取诸大壮。
弦木为弧。
剡木为矢。
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
盖取诸暌。
上古结绳为政。
后代易之书契。
百官以理。
万人以察。
盖取诸夬。
故圣人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形容。
象其物宜。
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
触类而长之。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天下之能事毕矣。
旨远
其辞文。
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
若夫杂物撰德。
辩是与非。
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
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者也。
至于损以远害。
说以先之。
定其交而后求。
安其身而后动。
履和而致。
谦尊而光。
能说诸心。
能研诸虑。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定天下之吉凶。
成天下之亹亹。
莫善乎蓍龟。
神以知来。
智以藏往。
将有为也。
问之以言。
其受命也。
应之如响。
无有远迩幽深。
遂知来物。
故能穷理尽性。
利用安身。
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
自然虚室生白。
吉祥至止。
坐忘遗照
精义入神。
口僻焉不能言。
心困焉不能知。
微妙元通。
深不可识。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斯之谓矣。
原夫权舆三教。
钤键九流。
实开国承家修身之正术也。
自卜商入室。
亲授微言。
传注百家。
绵历千古。
虽竞有穿凿。
犹未测渊深。
唯王郑相沿。
颇行于代。
郑则多参天象。
王乃全释人事。
且易之为道。
岂偏滞于天人者哉。
致使后学之徒。
纷然淆乱。
各修局见。
莫辨源流。
天象远而难寻。
人事近而易习。
则折扬皇荂。
嗑然而笑。
方以类聚。
其在兹乎。
臣少慕元风。
游心坟籍。
历观炎汉。
迄今巨唐。
采偫贤之遗言。
议三圣之幽赜。
虞翻荀爽三十馀家。
辅嗣野文
康成之逸象。
各列名义。
共契元宗
先儒有所未详。
然后辄加添削。
每至章句。
佥例发挥。
俾童蒙之流。
一览而悟。
达观之士。
得意忘言。
当仁既不让于师。
论道岂惭于前哲。
至如卦爻彖象。
理涉重元。
经注文言。
书之不尽。
别撰索隐。
错综根萌。
义音两存。
详之明矣。
其王氏略例。
得失相参。
采葑采菲。
无以下体。
仍附经末。
式广未闻。
凡成一十八卷。
以贻同好。
冀将来君子。
无所疑焉。
秘书省著作郎李鼎祚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