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铨选六事疏 隋末唐初 · 刘祥道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今之选司取士。伤多且滥。每年入流。数过一千四百。伤多也。杂色入流。不加铨简。是伤滥也。经明行修之士。犹或罕有正人。多取胥徒之流。岂能皆有德行。即知共釐务者。善人少而恶人多。有国以来。已四十载。尚未刑措。岂不由此乎。且官人非材者。本因用人之源滥。滥源之所起。复由入流人失简择。今行署等劳满。唯曹司试判。不简善恶。雷同注官。但服膺先王之道者。奏第然始付选。趋走几案之间者。不简便加禄秩。稽古之业。虽则难知。斗筲之材。何其易进。其杂色应入流人。望令曹司试判讫。简为四等奏闻。第一等付吏部。第二等付兵部。次付主爵。次付司勋。其行署等私犯公坐。情状可责者。虽经赦降。亦量配三司。不经赦降者。放还本贯。冀入流不滥。官无冗杂。但令胥徒之辈。渐知劝勉(其一)。
古之选者。为官择人。不闻取人多而官员少。今官员有数。入流无限。以有数供无限。遂令九流繁总。人随岁积。谨约准所须人。量支年别入流者。今内外文武官。一品已下九品已上。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略举大数。当一万四千人。壮室而仕。耳顺而退。取其中数。不过支三十年。此则一万四千人。三十年而略尽。若年别入流者五百人。经三十年便得一万五千人。定须者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人。足充所须之数。况三十年之外。在官者犹多。此便有馀。不虑其少。今年常入流者。遂逾一千四百。计应须数外。其馀两倍。又常选放还者。仍停六七千人。更复年别新加。实非处置之法(其二)。
儒为教化之本。学者之宗。儒教不兴。风俗将替。今庠序遍于四海。儒生滥于三学。诱掖之方。理实为备。而奖进之道。事或未周。但永徽已来。于今八载。在官者以善政粗闻。论事者以一言可采。莫不光被纶音。超升不次。而儒生未闻恩及。臣故以为奖进之道未周(其三)。
国家富有四海。巳四十年。百姓官寮。未有秀才之举。岂今人之不如昔人。将荐贤之道。未至宁可。方称多士。遂间斯人。望六品已下。爰及山谷。特降纶言。更审搜访。仍量为条例。稍加优奖。不然。赫赫之辰。斯举遂绝。一代盛事。实为朝廷惜之(其四)。
唐虞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两汉用人。亦久居其职。所以因官命氏。有仓庾之姓。魏晋以来。事无可纪。今之在任。四考即迁。官人知将秩满。必怀去就。百姓见有迁代。能无苟且。以去就之人。临苟且之辈。责以移风易俗。其可得乎。望经四考。就任加阶。至八考满。然后听选。还淳反朴。虽未敢必期。送故迎新。实稍减劳弊(其五)。
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省中书都事主书主事等。比来选补。皆取旧任。流外有刀笔之人。纵欲参用士流。皆以俦类为耻。前后相承。遂成故事。且掖省崇峻。王言秘密。尚书政本。人物攸归。而多用胥徒。恐未尽铨衡之理。望有釐革。稍清其选(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