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氏家书杂录 唐 · 王福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一
太原府君讳凝。
字叔恬
文中子亚弟也。
贞观初
君子道亨。
我先君门人。
布在廊庙。
将播厥师训。
施于王道。
遂求其书于仲父
仲父以编未就。
不之出。
故六经之义。
代莫得闻。
仲父释褐为监察御史
御史大夫杜淹仲父曰。
子圣贤之弟也。
有异闻乎。
仲父曰。
凝忝同气。
昔二兄讲道河汾。
亦尝预于斯。
然六经之外。
无所闻也。
曰。
昔门人咸有记焉。
薛收姚义缀而名之。
曰中说。
兹书天下之昌言也。
微而显。
曲而当。
旁贯大义。
宏阐教源。
门人请问之端。
文中行事之迹。
则备矣。
子盍求诸家。
仲父曰。
凝以丧乱已来。
未遑及也。
退而求之。
得中说一百馀纸。
大抵杂记。
不著篇目。
首卷及序。
则蠹绝磨灭。
未能诠次。
仲父出为胡苏
叹曰。
文中子之教。
不可不宣也。
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
乃解印而归。
大考六经之目。
而缮录焉。
礼论乐论。
各亡其五篇。
续诗续书。
各亡小序。
惟元经赞易具存焉。
得六百六十五篇。
勒成七十五卷。
分为六部
号曰王氏六经
仲父谓诸子曰。
大哉兄之述也。
以言乎皇纲帝道。
则大明矣。
以言乎天地之间。
则无不至焉。
自春秋以来。
未有若斯之述也。
又谓门人曰。
不可使文中之后不达于兹也。
乃召诸子而授焉。
贞观十六年
余二十一岁。
受六经之义。
三年。
大略。
呜乎。
小子何足以知之。
而有志焉。
十九年。
仲父被起为洛州录事
又以中说授余曰。
先兄之绪言也。
余再拜。
曰。
中说之为教也。
务约致深。
言寡理大。
其比方论语之记乎。
孺子奉之。
无使失坠。
余因而辨类分宗。
编为十篇。
勒成十卷。
其门人弟子姓氏本末
访诸纪牒。
列于外传。
以备宗本焉。
且六经中说。
于以观先君之事业。
建义明道。
垂则立训。
知文中之所为者。
其天乎。
年序寖远。
朝廷事异。
同志沦殂。
帝阍攸邈。
文中子之教。
抑而未行。
吁可悲哉。
空传子孙。
以为素业云尔。
时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