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定宗庙议 隋末唐初 · 岑文本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
臣闻揖让受终之后。
革命创制之君。
莫不崇亲亲之义。
笃尊尊之道。
虔奉祖宗。
爰致郊庙。
自义乖阙里。
学灭秦庭。
儒雅既丧。
经籍堙殄。
两汉纂修绝业。
魏晋敦尚斯文。
而宗庙制度。
典章散逸。
习所传而竞偏说。
是所见而起异端。
自昔迄兹。
多历年代。
语其大略。
两家而已。
祖郑元者则陈四庙之制。
王肃者则引七庙之文。
贵贱混而莫辩。
是非纷而不定。
陛下至德自然。
孝思罔极。
孺慕踰匹夫之志。
制作穷圣人之道。
诚宜定一代之宏规。
为万世之彝典。
臣等奉述睿旨。
讨论往载。
纪七庙者实多。
称四庙者盖寡。
校其得失。
昭然可见。
春秋谷梁传及礼记王制祭法礼器孔子家语。
并云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
士二庙。
尚书咸有一德曰。
七世之庙。
可以观德。
至于孙卿孔安国刘歆班彪父子孔昆虞喜干宝之徒。
或学推硕儒。
或才称博物
商较古今。
咸以为然。
故其文曰。
天子三昭三穆。
太祖之庙而七。
是以晋宋齐梁
皆依斯义。
立亲庙六。
岂非有国之茂典。
不刊之休烈乎。
若使违群经之正说。
从累代之疑议。
背子雍之笃论。
康成之旧学。
则天子之礼。
下偪于人臣。
诸侯之制。
上僣于王者。
非所谓尊卑有序。
名位不同者焉。
复礼由人情。
非自天堕。
大孝莫重于尊亲。
厚本莫先于严配。
数尽四庙。
非贵多之道。
祀建七世。
得加隆之心。
是知德厚者流光。
乃经世之高义。
德薄者流卑。
实不易之令范。
臣等参议
请依晋宋旧典。
立亲庙五。
其祖宗之典。
不在此数。
庶承天之道。
兴于治定之辰。
尊祖之义。
成于孝治之日。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