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尊号赦文 唐 · 武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八
门下。昔我高祖太宗
始造区夏。辟乾坤以覆载。
揭日月以照临。盛德耿光。
格于上下。昊天有成命。
我二后受之。列圣丕图。
克大其绪。文绥武靖。
奕叶连枝。逮予缵修。
罔敢失坠。诚欲追踪在昔。
贻范将来。陶末俗于至和。
大朴于巳散。而道不足以居域中之大。
文不足以成天下之化。恭己南面。
夙兴夕惕。遐思理古。
歉然于怀。至于嗣岁丰穰。
海康静。祆沴灭息。
华夷大同。兹实监祐自天。
匡救在下。谅非己出。
安敢自多。而三台百辟。
陈忠沥恳。加我大号。
其何以堪。谓予守文。
宜述先志。抑而不行者三请。
确而不拔者群诚。岂贪在己之名。
姑念从人之欲。祗膺典册。
良深惕励。于戏。
颜子匹夫也。犹曰舜何人哉。
矧有其位行其教化。而不思齐其道也。
尚念交修。俾克用乂
今维夏长养之时。动植之物。
莫不自遂。思有以导迎和气。
生活吾人。是用稽牺经之作解。
法虞书之肆赦。推恩宥过。
思与同休。可大赦天下。
会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惟犯十恶叛逆巳上故杀人及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应左降官恩赦后未经量移者。
与量移近处。丁忧去任。
服阕日亦与量移。如准前制巳合量移。
有司未注拟者。速与处分。
流人未到所在及巳到未经量移者。并与量移近处。
僧尼道士移隶未经量移者。亦与量移近处。
中外前资见任官。顷因延累。
未及用才。并左降官中有事情可恕。
名迹素闻者。宜委中书门下量加奖用。
勿使屈滞。俗未臻于富庶。
念每切于黎元。衣食寡充。
旰昃兴叹。百司田畴。
地有高低。岁有善恶。
伤于水潦。则低田不稔。
稍遇亢旱。即高处无苗。
近闻州县长吏。掩其灾损。
务求办集。惟于熟苗上加徵。
将填欠数。致使黎元重困。
惠养全乖。自今后州县百姓。
有遭水旱苗稼不收处。检验不虚。
便准前后敕文破免。不得加徵熟田人户。
令本配额外重出斛斗。商通百贷。
士奉公程。俾无行旅之虞。
在去萑蒲之聚。应州郡连带江湖。
常多寇盗。结搆群党。
潜蓄弓剑。残害平人。
剽劫财物。道途商贾。
常患不安。方今海内无虞。
所宜普凑。委诸道节度防禦使
如界内带江山淮海处。切加警备。
仍差巡检。更于要害处加置军镇捉搦。
择有机略军将。镇守游奕。
明立赏罚。如能设计擒获贼党二十人巳上。
并获赃物。推问行劫踪迹分明者。
量其功绩。节级优赏。
仍与迁职。如界内有劫杀不能捉获者。
节级重加惩责。仍委出使郎官御史及所在巡检院切加察访
不得更使因循。边戍禦捍戎夷。
士卒衣粮。最为切事。
如闻逃亡浸广。营垒多虚。
又供给公私。皆率官健。
妻孥困乏。不免饥寒。
委本道节度使监军使躬亲点阅。据逃死欠阙人数。
便取军中少壮有武艺子弟填替。不得遣有虚名。
其见在将士衣粮。皆须及时给付正身。
不得辄有减刻。别将支用。
令其冻馁。仍委出使郎官访察闻奏。
有违当案覆科贬。抑强扶弱。
实王道所先。赋役以均。
则穷人靡怨。度支盐铁户部诸色所由油盐商人。
准敕例条免户内差役。天下州县豪宿之家。
皆名属仓场盐院。以避徭役。
或有违犯条法。州县不敢追呼。
以此富屋皆趋倖门。贫者偏当使役。
其中亦有影庇。真伪难分。
自今巳后。委本司条疏。
应属三司及茶盐商人。各据所在场盐正额人名。
牒报本贯州县。准敕文处分。
其茶盐商。仍定觔石多少。
以为限约。其有冒名接脚。
短贩零少者。不在此限。
其小铺所由主人牙郎火夫牛户。父兄子弟并在。
任州县依例使例。所冀劳逸稍均。
疲人苏息。给事郊庙之服。
奉茧称丝之税。蚕桑是系。
封植攸资。宜设科条。
用绝违犯。勤课种桑
比有敕令。每年奏闻。
如闻都不遵行。恣为剪伐。
列于市肆。鬻为柴薪。
州县宜禁断。不得辄许更卖。
犯者科违敕罪。理贵便人。
事存可久。苟非摭实。
则昧适时。州府两税物斛斗。
每年各有定额。徵科之日。
申省司。除上供之外。
留后留州。任于额内方图给用。
纵有馀羡。亦许州使留备水旱。
其留使钱物。更令诸道分析。
破用去处。所立文帐。
皆是搆虚文。百姓垦田。
承前巳申顷亩及斛斗单数。近年又令其人户税钱等第垦田水陆顷亩。
挟县乡分析。徒为繁弊。
无益政途。今年巳后。
并宜停送。州县摄官
假名求食。尚怀苟且。
不恤疲人。其阙少官员处。
并委本州刺史当州诸县见任官中。量閒剧分配公事勾当
如官员数少力实不逮处。即于前资官中选择清谨干用者差摄。
不得取散试官充职。制禄授田。
著于定制。贪猾利己。
不修旧章。应畿内在京百司职田。
方闻本地多被狡吏及豪强平直隐蔽回换。遥指荒閒塉薄田地。
即配与浮客佃食。免被豪吏欺隐。
如或因循不存勾当。官吏等必当节级处分。
使命经行。供备夫役。
既隳额例。事颇奸欺。
须议举明。以全物力。
江淮两浙每驿供使水夫价钱。旧例约十五千巳来。
使过元额。须别供船夫。
近日相承。取索无度。
从苏常巳南。每驿便供四十馀千。
或界内或四五驿。往来须破四五百千。
宜依往例。不得数外妄供。
如更有违。长吏巳下节级书罪。
立政之本。所务均平。
设法之源。在绝侥倖。
京畿诸县太常乐人及金吾角子。皆是富饶之户。
其数至多。今一身属太常金吾
一门尽免杂差役。今日巳后。
只放正身一人差使。其家下并不在影庇限。
涉历吏事。盖崇理本。
自因近制。却启倖门。
太和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敕。进士初合格。
并令授诸州府参军及紧县簿尉。未经两考。
不许奏职。盖以科第之人。
必宏理化。黎元之弊。
欲使谙详。非惟可塞倖门。
实亦用惩浇俗。近者诸州长吏
渐不遵承。虽注县僚。
多縻使职。苟从知己。
不顾蒸人。流例寖成。
侵费不少。况去年选格。
更改新条。许本郡奏官。
便当府充职。一人从事
两请料钱。虚占吏曹正员。
不亲本任公事。其进士宜至合选年。
诸道依资奏授州县官。即不在兼职之限。
武官选用。本求才艺。
近日入仕多门。虚伪转甚。
就中兵部武选。其弊尤深。
都无本根。妄兼甲历。
但求迁转。莫可讨寻。
武选且停。见任武官即仰依前守职。
仍差官量与修甲历。得甲历定。
然后许前资赴集。辇毂之下。
诸色人中。非吏非商。
閒行游手。总名趁事。
潜得容奸。自今后有自谋职任。
私用货财。诡计多端。
经过朝贵者。委御史台京兆府严加察访捉搦。
畿甸赋繁。园陵至重。
先事立制。冀免虚劳。
亲陵柏栽。每岁添补。
约力计费。役用至多。
岁久而不见其功。人劳而未除其弊。
盖由栽植动土。须先奏闻。
待敕下有司。及择日到县。
巳过期限。岂尽施功。
空阅数以计佣。皆朝种而夕朽。
自今巳后。每至岁首
委有司于正月二月三月八月四个月内。择动土利便之日。
先下奉陵诸县。分明榜示百姓。
至时与设法栽植。毕月。
县司与守管使同点检。据数牒报。
与折本户税钱。高秩峻级。
荣荫子孙。盖宠劳能。
著存令式。近者渐寡廉
多补名身。不独假荫近房。
兼有规求厚利。选曹既阙磨勘
长吏不闻纠绳。此弊公行。
吏途太滥。自今后并须准格用荫。
人数年限。不得逾越。
吏部御史台严加觉察。据其选授官到本道本州。
须审磨勘。稍疑踰滥。
及察知冒卖资荫。便收禁牒报有司。
懋官述职。禦侮申威。
暨于庶僚。咸竭乃力。
峻其爵级。以极封崇。
内外文武见任及致仕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仍赐勋两转。
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将士。普恩之外。
各赐勋两转。位列虞宾
冑崇褒圣。所以阐德教而昭前烈也。
二王三恪及文宣公各赐物五十匹。二广拱辰。
五营列卫。明庭执玉。
航海会朝。念申力以赏劳。
示怀柔而优宠。神策及六军金吾威远皇城等诸军。
将军统军巳下。各赐物有差。
鸿胪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等。并节级有赐物。
光赞典册。发挥鸿名。
实赖重臣。共扬休烈
爰推恩以广爱。亦峻给以崇阶。
侍中读宝官中书侍郎平章事李绅中书令读册官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崔珙各赐一子出身。撰册文官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德裕赐一子出身。
正员官奉宝绶官书玉册官书宝官各加两阶。进宝绶进中严外办礼仪赞导押宝册官各加一阶。
其应职掌行事官三品及写制官太常修仪礼官并内行事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仍并赐勋一转。
镌造宝册并填金字造宝装玉册官各赐物五十段。养老引年。
旌闾表行。冀宏忠厚之俗。
以振节义之风。天下百姓年九十巳上。
委所在长吏量加存问。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旌表门闾。
终身勿事。先巳旌表者。
亦量加优恤。降神表峻。
出宝应图。秩视公侯。
德禳灾患。式崇明祀。
咸荐吉蠲。五岳四渎。
宜委本州长吏备礼致祭。名山大川。
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各令所在以礼致祭
亡命山泽。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复罪如初。
赦书有所不该者。所司具作条例奏闻。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