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书正文体 隋 · 李谔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
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
五教六行为训民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
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苟非惩劝,义不徒然。
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
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
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
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
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
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领缙绅,参厕缨冕。
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如闻外州远县,仍踵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
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
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
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私情,不存公道。
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
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隋书·李谔传》,《北史·李谔传》,《通典》十六,《文苑英华》六百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