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祭告智顗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维隋仁寿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十七日景寅,菩萨戒弟子皇太子总持和南,敬告天台山寺先师智者全身舍利灵龛之座:粤窃闻民生在三,事之如一;
皆资圣范,能遂贤功。
颜回不值宣尼,岂邻殆庶?
尹喜不逢老氏,安致长龄?
况乎乘般若之舟,望菩提之岸,弗有明导,岂至宝所?
复因信受,俱次法城。
所谓自利利他,人我兼利,师及弟子,智断具足。
抑又闻曰:疏傅告老,太子赠以黄金;
桓师退辞,家庭陈于丧服。
斯并有为方内,少用报恩。
岂臻无际空表,尽酬师力?
弟子宿植德本,早承道教,身戒心慧,蒙莹明珠,旱穗寒茭,尽沾甘露。
虽复时流岁永,生灭不追;
行住坐卧,伏膺如在。
爰以景昧,谬齿元良
守器非才,升离多惧。
复承明诏,曩经作伯,暂辍监抚,还省宸方。
瞻望天台,有如地踊。
僧使续来,龛瑞重叠,多宝妙塔,如意分身。
玉豪金光,分宵破暗;
应念弹指,自室空声。
有一于此,已称显瑞;
四者难并,岂非希有?
昙光坐灭之后,道猷身证已来,兴公飞锡,所不能称,灵运山居,未有斯事。
盛矣哉!
是我大师证道之基趾也。
至矣哉!
是我良田之报岁也。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
经称知恩报恩,诸佛皆尔。
近年虽遵诫约,修构祗桓,多惭布,止因山宇。
庶同心净域,胜土庄严;
幸僧众无亏,熏练不辍;
冥力深扶,人功多愧。
今遣员外散骑侍郎通事舍人张乾威,送僧使灌顶等还山,于寺设会,稽首接足。
十方三世,一切三宝,无量幽显,现前大众。
以此功德,仰资先师智者,早证正觉。
具如临终证现,已生安养,顷来留瑞,久现弥陁。
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回眸东视,不舍娑婆,转睇南阎,弥怜震旦。
沧溟巨海,尚不让于涓流;
嵩、华峻极,安苟排于微躬?
敢陈薄供,愿垂摄受。
当使无边法身,尽承甘露,无量化影,咸进醍醐,涅槃餐之不可穷,般若味之而不竭。
尽我念力,遵我师道,销我烦恼,满我誓愿。
现在未来,长惠拔提;
家国眷属,俱入大乘。
密往潜来,恒垂影响,尘劳障累,销除隐塞。
究竟等虚空,圆满如法界。
则大师胜力,诸佛荷担。
弟子衔慈,出如来藏,无离文字,以求解脱。
文字之性,即解脱也。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