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二教论 其三 君为教主三 北周 · 释道安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三
问:「敬寻哲制,剖析离合,云派而别之,应有九教;
统而合之,同一儒宗。
采求理例,犹谓未当,何者?
名杂邓、尹,法参悝、商,墨出由、胡,农兴野老,斯皆制通贤达,不可以为教首。
孔、老圣欤,可以命教,故九流之中,唯论其二。
儒教道教,岂不婉哉」。
答曰:「子之问也,似未通远。
帝王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此盖王业之盛事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百王同其风,万代齐其轨。
若有位无才,犹亏弘阐,有才无位,灼然全阙。
周公摄政七载,乃制六官,孔、老何人,得为教主?
孔虽圣达,无位者也,自卫回轮,始弘文轨,正可修述,非为教源。
柱史在朝,本非谐赞,出周入秦,为尹言道,无闻诸侯,何况天子?
既是仙贤,固宜又缺,道属儒宗,已彰前简。
问:「孔子问礼于老聃,则师资之义存矣。
又《论语》,孔子自称曰: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孔圣,而云老贤,比类之义,义将焉在?
褒贬乖中,谅为侮圣」。
答曰:「余既庸昧,奚敢穿凿,放心智任诚,唯依谟典。
子云老子涓子学九仙之术,寻乎练饵,斯或有之,至于圣也,则不云学。
《论语》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依《前汉书》,品孔子为上上类,皆是圣,以老氏为中上流,并是贤;
何晏王弼咸云,老未及圣:此皆典达所位,仆能异乎!
孔子曰:吾无常师,问礼于老聃,斯其义也。
有问农,云吾不如老农;
又问圃,云吾不如老圃;
入太庙,每事问:岂农圃守庙之人,而贤于孔丘乎?
窃比逊词,斯其类也。
故知他评近实,自谦则虚,侮圣之谈,恐还自累。
问:「鲁隐公者,盖是让国之贤君,而人表评为下下;
老子者,乃无为之大圣,《汉书》品为中上:故知班彪父子,诠度险巇,先生何乃引之为证」?
答曰:「吾子近取杜预之谈,远忽《春秋》之意。
隐公者,桓公之庶兄也。
桓公幼小,摄行政事,及桓长大,归政桓公
虽能归政,不能无猜,谮毒于是纵横,遂为桓公所弑。
既不自全,陷弟不义,让国之美,竟复何在?
此而非下,孰有下乎?
《汉书》之评,于是乎得。
孔子受命,遂号素王,未闻载籍;
称老为圣,言不关典,君子所惭。
问:「《尚书》云: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则狂。
子云圣也,则不关学,是何言欤」?
答曰:「孔语生知,学言积习,向者论儒,未云释也。
上智下愚,本不随化,中庸之类,乃顺化迁。
圣可为狂,则非上智;
狂可为圣,复非下愚:《书》辨狂、圣,皆中庸也。
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此盖中材之圣,非上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