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邢邵议生灭论 北齐 · 杜弼
 出处:全北齐文卷五
邢以为人死还生,恐是为蛇画足。
答曰:「盖谓人死归无,非有能生之力。
然物之未生,本亦无也,无而能有,不以为疑。
因前生后,何独致怪」?
邢云,「圣人设教,本由劝奖,故惧以将来,理望各遂其性,曰:「圣人合德天地,齐信四时,言则为经,行则为法,而云以虚示物,以诡劝民,将同鱼腹之书,有异凿楹之诰,安能使北辰降光,谓龙宫韫牍。
就如所论,福果可以熔铸性灵,弘奖风教,为益之大,莫极于斯,此则真教,何为非实:邢云:「死之言『澌』,精神尽也」。
曰:「此所言澌,如射箭尽,手中尽也。
《小雅》曰:『无草不死』,《月令》又云,『靡草死』,动植虽殊,亦此之类。
无情之草,当春还生,《北齐书》作「无情之卉,尚得还生」。
含灵之物,何妨再造。
若云草死犹有种在,则复人死亦有识。
识种不见,谓以为无者。
神之在形,亦非目瞩,离朱之明所不能睹。
蒋济观眸,贤愚可察;
钟生听曲,山水呈状。
乃神之工,岂神之质。
犹玉帛之非礼,钟鼓之非乐,以此而推,义斯见矣」。
邢云:「季札言无不之,亦言散尽,若复聚而为物,不得言无不之也」。
曰:「骨肉下归于土,魂气则无不之,此乃形坠魂游,往而非尽。
如鸟出巢,如蛇出穴。
由其尚有,故云无所不之;
若令全无,之将焉适?
延陵有察微之识,知其不随于形。
仲尼发习礼之叹,美其神与形别。
若许以廓然,然则人皆季子。
不谓高论,执此为无」。
邢云:「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
曰:「旧学前儒,每有斯语,群疑众惑,咸由此起。
盖辨之者未精,思之者不笃。
窃有末见,可以核诸。
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
人则神不系于形,神小形岂小。
仲尼之智,必不短于长狄;
孟德之雄,乃远奇于崔琰
神之于形,亦犹君之有国。
国实君之所统,君非国之所生。
不与同生,孰云俱灭」?
邢云:「舍此适彼,生生恒在。
周、孔自应同庄周之鼓缶,和桑扈之循歌」?
曰:「共阴而息,尚有将别之悲,穷辙以游,亦兴中途之叹。
况乎联体同气,化为异物,称情之服,何害于圣」。
邢云:「鹰化为鸠,鼠变为鴽,黄母为鳖,皆是有生之类也。
类化而相之,犹光去此烛,复然于彼烛」。
曰:「鹰未化为鸠,鸠则非有为,鼠未化为鴽,则以无论相之,乃似并对之称,既非(未化为以下十八字,从《文苑英华》补。)二有,何可两立。
光去此烛,得然彼烛,神去此形,亦托彼形,又何惑哉」?
邢云:「欲使土化为人,木生眼鼻,造化神明,不应如此」。
曰:「腐草为萤,老木为蝎,造化不能,谁其然也」。
其后别与邢书云:「夫建言明理,宜出典证,而违孔背释,独为君子。
若不师圣,物各有心,马首欲东,谁其能御。
奚取于适衷,何贵于得一。
逸韵虽高,管见未喻」。
前后往复再三,邢邵理屈而止(《北齐书·杜弼传》,《文苑英华》七百五十八,又略见《北史》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