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密表太后父不可称太上 北魏 · 张普惠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七
臣闻优名宝位,王者之所光锡;
尊君爱亲,臣子所以慎终。
必使勋绩相侔,号秩相可,然后能显扬当时,传徽万代者矣。
窃见故侍中司徒胡公,怀道含灵,实诞圣后,载育至尊,母仪四海,近枢克唯允之寄,居体论道之明。
故以功馀九锡,褒假銮纛,深圣上之加隆,极慈后之至爱,宪章天下,不亦可乎?
而「太上」之号,窃谓未衷。
何者?
《易》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故曰「大哉乾元」,又曰「至哉坤元」。
明乾坤不可并大。
《礼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尝禘郊社,尊无二上」。
明君臣不可并上。
伏见诏书以司徒为太上秦公,夫人为太上秦君。
夫人蒙号于前,司徒系之于后,尊光之美盛矣。
窃惟高祖受禅于献文皇帝,故仰尊为太上皇,此因上上而生名也。
皇太后称令以系敕下,盖取三从之道,远同文母,列于十乱,则司徒之为太上,恐乖系敕之意。
《春秋传》曰:「葬称公,臣子辞」。
明不可复加上也。
《书》曰:「兹予大飨于先王,尔祖其从与飨之」。
司徒位尊属重,必当配飨先朝,称太上以为臣,以事太上皇,恐非司徒翼翼之心。
汉祖创有天下,尊父曰「太上皇」,曰「昭灵后」,乃帝者之事。
晋有「小子侯」,尚曰僭之于天子。
司徒三公也,其可同号于帝乎?
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易》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又曰:「困于上者必反于下,故受之以井」。
比克吉定兆,而以浅改卜,群心悲惋,亦或天地神灵所以垂至戒,启圣情。
伏愿圣后回日月之明,察微臣之请,停司徒逼同之号,从卑下不逾之称,畏困上之鉴,邀谦光之福,则天下幸甚。
臣闻见灾修德,灾变成善。
太戊所以兴殷,桑谷以之自灭。
况今卜迁方始,当修革之会,愚以为无上之名,不可假之,脱讥于千载,恐贻不言之咎。
且君之于臣,比葬三临之,礼也。
司徒诚为后父,实人臣也。
虽子尊不加于父,乃天下母以义断恩,不可遂在室之意,故曰:「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况乃应坤之载,承天之重,而朔望于司徒之殡,晨昏于郊墓之间,虽圣思蒸蒸,其不虞宜戒。
离宸极之严居,疲云跸于道路,此亦亿兆苍生,瞻仰失图。
伏愿寻《载驰》之不归,存静方之光大,则草木可繁,人灵斯穆。
臣职忝谏司,敢献狂瞽,谨冒上闻,不敢宣露,乞垂省览,昭臣微款,脱得奉谒圣颜,曲尽愚衷者,死且不朽(《魏书·张普惠传》。灵太后司徒胡国珍薨,赠相国、太上秦公。普惠以前世后父无「太上」之号,诣阙上疏,陈其不可,左右畏惧,莫敢为通。会闻胡家穿圹下坟有磐石,乃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