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嗣君谒庙升殿仪注议 陈朝 · 沈文阿
 出处:全陈文卷十二
民物推移,质文殊轨,圣贤因机而立教,王公随时以适宜。
夫千人无君,不散则乱,万乘无主,不危则亡。
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
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斯盖示天下以有主,虑社稷之艰难。
逮乎末叶纵横,汉承其弊,虽景文刑厝,而七国连兵,或逾月即尊,或崩日称诏,此皆有为而为之,非无心于礼制也。
国讳之日,虽抑哀于玺绂之重,犹未序于君臣之仪。
古礼,朝庙,退坐正寝,听群臣之政。
今皇帝拜庙还,宜御太极殿,以正南面之尊,此即周康在朝,一二臣卫者也。
其壤奠之节,周礼以玉作贽,公侯以圭,子男执璧,此瑞玉也,奠贽既竟,又复致享,天子以璧,王后用琮。
秦烧经典,威仪散灭,叔孙通定礼,尤失前宪,奠贽不圭,致享无帛,公王同璧,鸿胪奏贺,若此数事,未闻于古,后相沿袭,至梁行之。
夫称觞奉寿,家国大庆,四厢雅乐,歌奏欢欣。
今君臣吞哀,万民抑割,岂于惟新之礼乎?
且周康宾称奉圭,无万寿之献,此则前准明矣。
三宿三咤,上宗曰飨,斯盖祭傧受福,宁谓贺酒邪?
愚以今坐正殿,止行荐璧之仪,无贺酒之礼,谨撰谒庙还升正寝,群臣陪荐,仪注如别(《陈书·沈文阿传》,世祖即皇帝位,克日谒庙,尚书右丞庾持奉诏遣博士议其礼,文阿议,诏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