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法集总目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尝闻沥泣助河之谈,捧土埤岱之论。
虽诮发于古,而愧集于今矣。
僧祐漂随前因,报生阎浮,幼龄染服,早备僧数,而慧解弗融,禅味无纪,刹那之息徒积,锱毫之勤未基。
是以惧结香朝,惭动钟夕,茫茫尘劫,空阅斩筹。
然窃有坚誓,志是大乘,顶受方等,游心四含。
加以山房寂远,泉清密。
以讲席间时,僧事馀日,广评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曰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竟晷。
虽复管窥迷天,蠡测惑海,然游目积心,颇有微悟。
遂缀其闻,诫言法宝,仰禀群经,旁采记传,事以类合,义以例分。
显明觉应,故叙释迦之谱;
区辩六趣,故述世界之记;
订正经译,故编三藏之录。
尊崇律本,故铨师资之传;
弥纶福源,故撰法苑之篇。
护持正化,故集弘明之论。
且少受律学,刻意毗;
旦夕讽持,四十许载。
春秋讲说,七十馀遍。
既禀义先师,弗敢坠失,标括章条,为《律记》十卷。
并《杂碑记》,撰为一帙。
总其所集,凡有八部。
冀微启于今业,庶有藉于来津。
岂曰善述,庶非妄作。
但理远识近,多有未周,明哲傥览,取诸其心,使道场之果,异迹同臻焉。
《释迦谱》五卷,右一部第一帙。
《世界记》五卷,右一部第二帙。
《出三藏记集》十卷,右一部第三帙。
《萨婆多部相承传》五卷,右一部第四帙。
《法苑集》十卷,右一部第五帙。
《弘明集》十卷,右一部第六帙。
《十诵义记》十卷,右一部第七帙。
《法集杂记传铭》七卷,右一部第八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