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来汉地四部序录 其一 萨婆多部十诵律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一
甘露初开,经法是先,因事结戒,律教方盛。及氎萝表其五分,而鞠多当其异部,故知道运推移,化缘不一矣。至于中夏闻法,亦先经而后律,律藏稍广,始自晋未。而迦叶维部,犹未东被。既总集五家,故存其名录。若乃梵文至止之岁,胡宣译之人,大众讲集之处,名德书翰之文。并具举遗事,交相为证,使览者昭然,究其始末云尔。
萨婆多部者,梁言一切有也。
所说诸法,一切有相,学内外典,好破异道。
所集经书,说无有我,所受难能答,以此为号。
昔大迦叶具持法藏,次传阿难,至于第五师优波掘,本有八十诵。
优波掘以后世钝根,不能具受,故删为十诵,以诵为名,谓法应诵持也。
自兹已下,师资相传,五十馀人。
至秦弘奴之中,有罽宾沙门弗若多罗,诵此十诵梵本,来游关右,罗什法师长安逍遥园三千僧中,共译出之,始得二分馀。
未及竟而多罗亡。
俄而有外国沙门昙摩流支,续至长安
于是庐山远法师慨律藏未备,思在穷竟,闻其至止,乃与流支书曰:「佛教之兴,先行上国,自分流已来,近四百年,至于沙门德式,所阙犹多。
西域道士弗若多罗者,是罽宾持律,其人讽十诵梵本。
有鸠摩耆婆者,通才博见,为之传译,十诵之中,始备其二,多罗早丧,中途而废。
不得究竟大业,慨恨良深。
传闻仁者赍此经自随,甚欣所遇,冥运之来,岂人事而已邪?
想弘道为物,感时而动,叩之有人,必情无所吝。
若能为律学之众,留此经本,开示梵行,洗其耳目,使始涉之流,不失无上之津,参怀胜业者,日月弥朗。
此则惠深德厚,人神同感矣。
幸望垂怀,不孤往心,一二悉诸道人所具,不复多白。
昙摩流支得书,方于关中,共什出所馀律。
遂具一部,凡五十八卷。
后有罽宾律师卑摩罗叉,来游长安罗什先在西域,从其受律,罗叉后自秦适晋,住寿春石涧寺,重校十诵律本,名品遂正,分为六十一卷,至今相传焉(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