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雩祭依明堂议 南朝 · 何佟之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九
周礼司巫云: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郑玄云: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
又女巫云:旱则舞雩。
郑玄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
郑众云:求雨以女巫。
礼记月令云: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乃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
郑玄云,阳气盛而恒旱。
山川百原,能兴云致雨者也,水所出为百原,必先祭其本。
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
自鼗鞞至柷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己。
百辟卿士,古者上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
春秋传曰:龙见而雩,止当以四月
王肃云:大雩,求雨之祭也。
传曰:龙见而雩,谓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月著雩义也。
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上帝百辟,舞童八列,六十四人,歌云汉诗,皆以孟夏得雨报太牢。
于时博士议,旧有坛,汉魏各自讨寻,月令云:命有司祈祀山川百原,乃大雩。
又云: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
则大雩所祭,唯应祭五精之帝而己,勾芒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郑玄说,宜配食于庭也。
郑玄云:雩坛在南郊坛之旁。
而不辨东西,寻地道尊右,雩坛方郊坛为轻,理应在左,宜于郊坛之东,营城之外筑坛,既祭五帝,谓坛宜员。
寻雩坛高广,礼传无明文。
案觐礼,设方明之祀,为坛高四尺,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王者率诸侯亲亲礼,为所以教尊尊也。
雩祭五帝,粗可依放。
谓今筑坛,宜崇四尺,其广轮仍以四为度,径四丈,周员十二丈,而四阶也。
设五帝之位,各以其方,如在明堂之仪。
皇齐以世祖配五精于明堂,今亦宜配飨于雩坛矣。
古者孟春郊祀,祈嘉谷孟夏雩祭,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一,礼唯有冬至报天,初无得雨赛帝,今虽阙冬至之祭,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赛答之事也。
礼祀帝于郊,则所尚省费,周祭灵威仰若后稷,各用一牲,今祀五帝世祖,亦宜各用一犊,斯外悉如南郊之礼也。
武皇遏密未终,自可不奏盛乐。
至于旱祭舞雩,盖是吁嗟之义,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其馀祝史称辞,仰祈灵泽而已。
礼舞雩乃使无阙,今之女巫,并不习歌舞,方就教试,恐不应速;
晋朝之议,使童子,或时取舍之宜也。
司马彪礼仪志云:雩祀著衣,盖是崇阴之义。
今祭服皆缁,差无所革。
其所歌之诗及诸供,须辄勒主者申摄备办(《南齐书礼志》上,建武二年早有司议雩祭依明堂,祠部郎何佟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