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许长史旧馆坛碑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七
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固非言象所传,文迹可记,然则后之人奚闻乎?
含吐万有,化育群生,本其所由,义归冥昧。
至于形域区分,性用殊品,事限观听,理穷数识者,倘或可论山之高,海之广,夫何故,以其有容焉。
大天之内,复有小天三十六所并,拓寓地空,亘涂水脉,辟闱风岫,通气云巘,此山本号句曲,其下是第八洞宫,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分置三府,前汉元帝世,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任,故称茅山,具详传记。
至晋太和元年句容许长史在斯营宅,厥迹犹存。
宋初,长沙景王就其地之东,起道士精舍。
梁天监十三年,敕质(《山志》作「贸」)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将远符先徵,定祥火历,于馆西更筑隐居住止,十四年,别创郁冈斋室,追玄洲之踪,十七年,乃缮勒碑坛,仰述真轨。
真人姓许,讳穆,世名谧,字思玄,本汝南平舆人后汉灵帝中平二年,六世祖光,字少张,避许相谀侠,乃来过江,居丹阳句容都卿之吉阳里,后仕,为光禄勋,识宇亮拔,奕叶才明。
祖尚,字元甫,有文章机见,吴中书郎
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风格清简,晋宁朔将军下邳太守、西城侯长史,副第五子也,正生少知名,简文在藩,为世表之交,起家太学博士,朝纲礼肆,儒论所宗,出为馀姚,勤恤民隐,惠被邻邑,徵入觊闱,纳言帝侧,升平末,除护军长史、本郡中正,外督戎章,内诠茂序,遐邦肃律,乡采砥行。
太和中,迁给事中散骑常侍,蝉冕辉华,事归尚德,简文践极,方优国老,倏值晏驾,于焉告(原误「造」据《山志》校改)退,专静山庐,以脩上道,君虽搢绂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第(原误「弟」,今据《山志》改)兄远游,永和四年,长(《山志》作「嘉」)遁不返。
君尚想幽奇,岁月弥轸,恒与扬君深神明之契,兴宁中,众真降扬,备令宣谕,龙书云篆,佥然遍该,灵谟(原误「模」,今据《山志》改)奥旨,于兹必究,年涉悬车,遵行愈笃。
太元元年,解驾(原误「笃」今据《山志》校改)违世,春秋七十有二。
(原作「侄」,今据《山志》校改)窆虚柩于(原误「悬」,今据《山志》校改)西大墓,京陵之踪未远,飞剑之椁在焉。
谨案《真诰》,君挺命所基,缘业已久,周武王世,九宫上相长里薛公之弟也,兼许肇遗功,复应垂祉后胤,故乘运托生,因资成道,玉札所授,为上清真人,爵登侯伯,位编卿司,理仙抚治,佐圣牧民矣。
真传未显于世,莫能具述。
长史第三子,讳玉斧,世名翙,字道翔,正生母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迁宫中。
君清颖莹洁,特绝世伦,郡举上计掾,不赴,秕糠尘务,研精上业,即弘景玄中之真师也。
恒居此宅,缮修经法,扬君数相从就,亟通真感,太和五年,于兹告逝,时年三十。
《真诰》云,后十六年,当度东华,为上相(《山志》作青)童。
君之侍帝,晨受书为上清仙官。
与谷希子并职。
帝晨之任,比世侍中(《山志》此八字系小字注
君长兄揆,世名田川,次兄虎牙,世名联,并亦得道。
揆今有玄孙灵真在山,敕立嗣真馆。
以褒远祖之德。
皇上乘弘誓本力,来君此土,焘育苍祗,范铸群品,导法开俗,随缘启教,以隐居积蕴,三真经诰,久栖华阳,宜还旧宅,供养脩理,乃敕工匠建兹堂,请即仰祗帝则,兼阐大猷,束(《山志》作「柬」)位青坛,西表素塔,坛塔之间,通是基趾,埋瓴掩瓦,投锸便埴,紫烟白雾,缠为(《山志》作「徊」)荫盖。
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井南大塘,乃郭朝遗制,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轨,傍枕雷平,前瞰下泊,东际连冈,北横长岭,汧阳谷,俱会西垂,四域之内,皆谓之金陵地肺者也。
长史所居,尤为标胜,方将驷云虬而高骋,驱奔鹤以追风,望洪涛之浩汗,眷故都以浸远。
古人有言,匪作奚传。
敢刊石颂,永属来贤。
浑枢鹜气,方祗吐灵。
依性分境,传识赋形。
化通八寓,功浃四溟。
巡迹电灭,测体渊渟。
旋区岳立,互海云舒。
抟风泳水,蹠实凭虚。
亦有幽匠,开石架庐。
情高身远,天府地居。
萦峦巴曲,画壤肺浮。
五闱面启,九涂环周。
长隰旁岭,交汧比流。
乃称龙伏,实谓金丘。
昔在西汉,三茅来宾。
暨东晋二许怀真。
裁基浚井,栖道接神。
允膺辅圣,锡兹侍宸
参差年代,絪缊名氏。
书诰具宣,精华未弥。
甀甃将沦,沈阶已毁。
拱树霜摧,脩庭草委。
肇馆华阳,岁躔二纪。
永观前猷,聿遵洪轨
帝曰懋哉,尔焉斯止。
经之营之,轮乎奂矣。
胜殿密响,泻瓶扬芬。
瑶宫碧简,绚采垂文。
璚函玉检,绮幕绣巾。
兰缸烈耀,金炉扬熏。
桐柏双教,方诸兼学。
并证心清,俱漏身浊。
离有离无,且华且朴。
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药徵质莹,禅感慧通
飞行欻恍,扪景带虹。
振苦排鄣,还明返聪。
物言是力,我见无功。
纷纷千古,汗漫两仪。
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缘来则应,不虑不为。
式题龟录,人天鉴知(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七十八,《道藏》「师」字号《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