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梁武帝 其六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六
伏览书,前意虽止二六,而规矩必周,后书不出二百,亦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便书情极顿,使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不沈泉夜,唯逸少得进退其间,则玉科显然可观,若非圣证品析(原作「折」,今据《山志》改),恐爱附近习之风,永遂沦迷矣。
伯英既称草(原误「学」,今据《山志》改)圣,元常亦自隶绝,论旨所谓殆同一机神,实旷世莫继。
斯理既明,诸画虎之徒,常自就辍笔,反古归真,方弘盛世。
愚管见预闻,喜佩无届,比世皆尚子敬、(原衍「书」字,今据《山志》删。)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非排弃所可黜,涅而不淄,不过数族,今奉此论,自舞自蹈,未足逞泄,愿以所摹窃示。
洪远、思旷,此二人皆是均思者,必当赞仰踊跃,有盈半之益。
臣与洪远,虽不相识,从子翊、以学往来,因之有会,但既在阁,恐或已应闻知。
摹者所装字大小不堪均调,郭看乃尚可,恐笔意大殊,此篇方传千载,故宜令迹随矣,所奉(纸,此字原脱,今据《山志》补)循字迹,大觉劲密。
窃恐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心随意运,手与笔会,故益得谐称,下情欢仰,宝奉愈至。
世论咸云江东(此字原脱,今据《山志》补)无复钟迹,常以叹息,皆伫望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
今论旨云,真迹虽少,可得而推。
是犹有存者,不审可复几字?
既无出见理,冒愿得工人摹填数行,脱蒙见赐,实为过幸。
逸少学钟,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不审此例复有几纸?
来旨以「黄庭」「像赞」等诸文,可更有出给理。
自运之迹,今不复希,请学钟妙,仰惟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