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均圣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自天地权舆,民生攸始,遐哉眇邈,无得而言焉。
无得而言,因有可言之象。
至于太虚之空旷,无始之杳茫,岂唯言象其窥,良以心虑事绝。
及天地蕞尔,来宅其中,毫端之泛巨海,方斯非譬。
然则有此天地以来,犹一念也。
我之所久,莫过轩、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轩、羲之在彼天地。
龌龊之徒,唯谓赫胥为远,何其琐琐为念之局邪?
世之有佛,莫知其始。
前佛后佛,其道不异。
法身湛然,各有应感。
咸之所召,跨大千而咫尺;
缘苟未应,虽践迹而弗睹。
娑婆南界,是曰阎浮。
葱岭以西,经涂密迩;
缘运未开,自与理隔。
何以言之?
夏、殷己前,书传简寡;
周室受命,经典备存。
象寄狄鞮,随方受职;
重译入贡,总括要荒。
而八蛮、五狄,莫不愚鄙。
文字靡识,训义不通。
咸纳贽王府,登乐清庙。
西国密涂,厥路非远。
叶书横字,华梵不同,而深义妙理,于焉自出。
唐、虞三代,不容未有;
事独西限,道未东流。
岂非区区中国,缘应未启。
求其会归,寻其要旨,宁与四夷之乐,同日而语乎?
非为姬公所遗,盖由斯法宜隐故也。
炎昊之世,未火未粒,肉食皮衣,仁恻之事,弗萌怀抱。
非肉非皮,死亡立至。
虽复大圣殷勤,思存救免,而身命是资,理难顿夺。
实宜导之以渐,稍启其源。
故燧人火化,变腥为熟。
腥熟既变,盖佛教之萌兆也。
何者?
变腥为熟,其事渐难;
积此渐难,可以成著。
迄乎神农,复垂汲引,嘉谷肇播,民用粒食,歉腹充虚,非肉可饱,则全命减杀,于事弥多。
自此已降,矜护日广。
春愧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谷。
秋猕冬狩,所害诚多。
顿去之难,已备前说。
周、孔二圣,宗条稍广。
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
渔不竭泽,畋不燎原;
钓而不网,弋不射宿。
肉食蚕衣,皆须耆齿;
牛羊犬豕,无故不杀。
此则戒有五支,又开其一也。
逮于酣淫于酒,淫迷乎色,诡妄于人,攘滥自己,外典所禁,无待释教。
四者犯人,人为含灵之首;
一者害兽,兽为生品之末。
上圣开宗,宜有次第。
亦由佛戒杀人,为业最重也。
内圣外圣,义均理一。
而蔽理之徒,封外教,以为烹羊拳豕,理固宜然。
惑者又云:若如释氏之书,咸有缘报之业。
则禹、汤、文、武,并受刲刳
周公、孙子,俱入鼎镬。
是何迷于见道若斯之笃邪!
试寻斯证,可以有悟矣(《广弘明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