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刚般若忏文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六
菩萨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无量尊法,一切贤圣,如来,以四十年中所说般若,本末次第,略有五时,大品小品,枝条分散,仁王天王,宗源派别,金刚道行,随义制名,须真法才,以人标题。
虽复前说后说,应现不同,至理至言,其归一揆,莫非无相妙法,悉是智慧深经,以有取之,既为殊失,就无求也。
弥见深乖,义异去求,道非内外,遣之又遣之,不能得其真,空之以空之,未足明其妙,真俗同弃,本迹俱冥,得之于心,然后为法。
是以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
弟子习学空无,修行智慧,早穷尊道,克己行法,方欲以家刑国,自近及远,一念之善,千里斯应,一心之力,万国皆欢,恒沙众生,皆为法侣,微尘世界,悉是道场。
今谨于某处建如干僧如干日金刚般若忏,现前大众,至心敬礼释迦牟尼佛,金刚般若,礼长老须菩提,愿诸菩萨,以般若因缘,同时集会,哀怜万品,护念群生,引入慧流,同归佛海,得金刚之妙宝,见金牒之深经,顶戴奉持,终不舍离,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无复尘劳,稽首敬礼,常住三宝(《释藏》策六,《广弘明集》二十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