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山文竺道爽(据文称寓言假事,则道爽及智静皆托名。) 南朝宋 · 释宝林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四
沙门竺道爽敢告太山东岳神府及都录使者,盖元玄创判,二仪始分,上置璇玑,则助之以三光,下设后土,则镇之以五岳,阴阳布化于八主,万物诞生于其中。
是以太山据青龙之域,衡霍处诸阳之仪,华阳显零班之境,恒岱列幽武之宾。
嵩峙皇州之中镇,四渎之所坟,此皆禀气运实,无邪之秽。
神道自然,崇正不伪,因天之覆,顺地之载,敦朴方直,澹然玄静。
进道四运之端,遏履五教之精,内韬通微之资,外朗道德之明,上达虚无,下育苍生,含德潜通,无遐不彻,游步九崖,翱翔玄阙。
故能形无正始,呼吸阴阳,握揽乾坤,推步八荒。
东岳者,龙春之初,清阳之气,育动萌芽,王父之位,南箕北斗,中皇九天。
东王西母,无极先君,乘气凤翔,去此幽玄,澄于太素,不在人间。
荡消众秽,其道自然,而何妖祥之鬼,魍魉之精。
东岳之道,托山居之灵,因游魂之狂诈,惑俗人之愚情。
雕匠神典,伪立神形,本无所记,末无所经,外有害生之毒气,内则百鬼之流行。
昼则谷饭成其势,夜则众邪处其庭。
此皆狼蛇之群鬼,枭蟒之虚声。
自三皇创基,传载于今,历代所崇,未睹斯响也。
故《零征记》曰:夫神正者,则潜曜幽昧,上腾高象,下戏玄阙,逍遥云影,龙翔八极,风兴雨施,化若雷电,行厨不设,百味自然,含慈秉素,泽润苍生,恩过二养,位若朝阳,应天而食,不害众命。
此乃灵翔之妙节,清虚之神道。
若神不正者,则干于万物,因时托响,传惑于俗,沮成散朴,激动人心,倾财极杀,断截众命,枉害中年,殂其骨肉,精神离迸,痛伤元气。
东岳之神,岂此之谓也。
故《枕中戒》曰:「含气蠢蠕,百虫勿瘿,无食鸟卵,中有神灵。
天无受命,地庭有形,粗禀二仪,焉可害生」。
此皆逆理,违道本经,群民含慈,顺天不杀,况害猪羊,而饮其血。
以此推之,非其神也。
又《五岳真神》,则精之侯,上法璇玑,下承乾坤,禀道清虚,无音无响。
敬之不以欢,慢之不以戚,千誉万毁,神无增损,而汝矫称,假托生人,因虚动气,杀害在口。
顺之则赐恩,违之则有祸咎。
进遏谄伪,永无贤轨,毁辱真神,非其道也。
故黄罗子经中记》曰:「夫自称山岳神者,必是蟒蛇;
自称江海神者,必是蟒蛇;
自称天地父母神者,必是猫狸野兽;
自称将军神者,必是熊罴虎豹;
自称仕人神者,必是鼋鼍;
自称宅舍神者,必是犬羊猪犊。
门户井灶,破器之属,鬼魅假形,皆称为神」。
惊恐万姓,淫鬼之气。
此皆经之所载,传之明验也。
自汝妖祥,渐逾六载,招来四远,靡不响应。
送疾而往者,如小水归海,获死而还者,哀呼盈路。
重者先亡,便云算尽。
轻者易降,自称其福。
若使重患难济,则汝无恩,中容之疾,非汝所救。
三者无效,焉可奉事?
乃令群民投身归命,既无良医善药,非散发之能降。
经旬历月,曾无影报。
以此推之,有何证验?
又国太元桓王及封锡,六国之懿节,三台之辅,光赞皇家,黎元慈悦,天福谬加。
体婴微疾,谓汝之祗,能感灵德,故宣德信命,诣汝神殿,献荐三牲,加赠珍异。
若汝圣道通乾坤致妙者,何不上启九皇,下咨后土,参集百灵,显彰妙术,使国良辅,消疾获安。
既无响应,乃奄薨逝。
验此虚妄,焉足奉哉。
又昔太山石立社移,神灵降象,遐声万代。
此则乾坤之所感,显为时瑞。
汝托称其圣,既不能兴云致雨,以表神德,图妖邪以损真道,正使汝能因槃动箸,举杯尽酒,犹为鬼幻,非为真正,况无其征?
有何神也。
太山者,则阎罗王之统,其土幽昧,与世异灵。
都录使者,降同神行。
定本命于皇记,察都籍于天曹,群恶无细不拾,纤善小而无遣。
总集魂灵,非生人应府矣。
而何弊鬼,诈称斯旨,横恣人间,欺绐万端。
蓬林之树,鸟鹊之野,翕动远近,列于祠典。
聚会男女,树俗之心,秽气外舋,枭声远布,毒境,为害滋甚。
夫云雾蔽天,群邪翳正。
自汝妖异,多所伤害。
吾虽末流,备阶三服。
每览经传,而睹斯孽,推古验今,邪不处正。
吾将荡秽光,扬圣道,告到严钩魅党,还游冢墓,餐果饮泉,足生之路。
既令群民无倾财之困,鸟兽无罗网之卒。
若复顾恋望餐不去者,吾将宣集毗沙神王和心罗子等,授以金刚屯真师。
勇武秋霜,陵动三千,威猛难当,曜戈明剑,拟则推山。
降龙伏魔,靡不稽颡。
汝是小鬼,敢触三光,鹤毛入炭,鱼行镬汤,倾江灭火,朝露见阳。
吾念仁慈,悯汝所行,占此危殆,虑即伤心。
速在吾前,复汝本形,长归万里,沧浪海边,勿复稽留,明顺奉行(《弘明集》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