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顾欢夷夏论(并书) 南齐 · 朱广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七
朱广之叩头,见与谢常侍往复夷夏之论,辩章同归之义,可谓简见通微,清练之谈也。
至于聃尚端冕之饰,屏破剪落之素,申以擎跪之恭,辱以狐蹲之肃,桎束华人,杜绝外法。
舟车之喻虽美,平恕之情未笃,致会之源既坦,筌寄之途方壅。
然则三乘之悟,窅望兹土;
六度之津,于今长诀,披经玩理,怅怏良深,谢生贬没仙道,褒明佛教,以羽化之术,为浮滥之说,残形之唱,为履真之文。
徒知己指之为指,不知彼指之无殊?
岂所以通方得意,善同之谓乎。
仆夙渐法化,晚味道风,常以崇空贵无,宗趣一也。
蹄网双张,义无偏取,各随晓入,唯心所安耳。
何必龙兖可袭,而璎珞难乘者哉!
自贫来多务,研教沈潜,缄卷巾牍,奄逾十载。
幼习前闻,零落顿尽,蕴志空年,开赡靡阶。
每独慷慨遥夜,辄启旦忘寐,而清心远信,缠苦弥笃。
苦夫信不治理,则轻泛无主,转堕之宾,因斯而起。
是以罄率狂管,书述鄙心,愿重为启诲,敷导厥疑,广之叩头。
论云:擎跪罄折,侯甸之恭也。
狐蹲狗踞,荒流之肃也。
疑曰:夫邦殊用隔,久自难均,至于各得所安,由来莫辨。
侯甸之容,所言当矣。
狐狗之目,将不独伤。
论云:若谓其致既均,其法可换者,而车可涉川,舟可行陆乎,必不可也。
疑曰:夫法者所以法情,情非法也。
法既无定,由情不一,不一之情,所向殊途,刚柔并驰,华戎必同。
是以长川浩漫,无当于此矣。
平原远陆,岂取于彼邪?
舟车两乘,何用不可。
论云:既不全同,又不全异,下弃妻妤,上废宗祀。
疑曰:若夫废祀于上,不能绝弃于下,此自拟异入同,非同者之过也。
宁可见犁牛不登宗庙之用,而永弃于牢饩之具邪?
论云: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悖德犯顺,曾莫之觉。
疑曰:若悖德犯顺,无施而可,慈敬惠和,触地而通。
是以损膳行道,非征凶之宅;
服冕素餐,非养正之方。
屈伸之望,可相绝于此矣。
论云:理之可贵者道也,事之可贱者俗也。
今舍华效夷,义将安取?
若以其道邪,道固符合矣。
若以其俗邪,俗则大乖矣。
疑曰:至道虚通,故不爵而尊,俗无不滞,故不黜而贱。
贱者不能无累,尊者自然天足。
天足之境既符,俗累之域亦等。
道符累等,又谁美谁恶?
故俱是圣化,唯照所惑,惑尽明生,则彼我自忘。
何烦迟迟舍效之际,耿介于华夷之间乎?
论云: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切法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
疑曰:无生即无死无死即无生,名反实合,容得赊切之别邪?
若以迹有差降,故优劣相悬者,则宜以切抑强,以赊引弱。
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致教之方,不其然乎。
论云: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精非粗人所信,博非精人所能。
疑曰:夫博闻强识,必缘照远广;
敦修善行,必因理入微。
照明则理无不精,理精则明无不尽。
然则精博同功,相为利用,博犹精也。
岂粗人所能信,精犹博也。
岂弘通所独阙。
论云: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析,析则明者独进,引则昧者竞前。
疑曰:夫华不隔理,则为达鉴所陶,实未届虚,故为钻赏所业。
陶业有序者,为质昧邪?
为待明邪?
若其质昧,则明不独进。
若必待明,则昧不获前。
若明昧俱得,何须抑引?
妙沉难章,所宜更辩。
论云: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
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遵正则归途不迷,见妙则百虑咸得。
疑曰:简则易从,云何难见;
繁则难理,岂得易遵?
遵正则归途不迷,可以阶道之极;
虽非幽简,自然玄造,何假难明之术,代兹易晓之路哉。
论云:若残忍刚愎,则师佛为长;
慈柔虚受,则服道为至。
疑曰:夫邪见枉道,法所不存,慈悲喜舍,是所渐录,喜则能受,舍亦必虚,虚受之义,窅然复会。
未知残愎之人,更依何法?
若谓所受者异,则翻成刻船,何相符之有乎?
论云: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又以中夏之性,不可效西戎之法。
疑曰:兴善之谈美矣,勿效之诲,意所未安,请问中夏之性,与西戎之人,为夏性纯善;
戎人根恶,如令根恶,则于理何破?
使其纯善,则于义何兴?
故知有恶可破,未离于善;
有善可兴,未免于恶。
然则善恶参流,深浅互列,故罗云慈惠,非假东光,桀蹠凶虐,岂钟西气。
何独高华之风,鄙戎之法邪?
若以此善异乎彼善,彼恶殊乎此恶,则善恶本乖,宁得同致?
论云:蹲夷之仪,娄罗之辩,犹虫喧鸟聒,何足述效?
疑曰:夫礼以伸敬,乐以感和,虽敬由礼伸,而礼非敬也。
和因乐感,乐非和也。
故上安民顺,则玉帛停筐,风淳俗泰,则钟鼓辍响。
又钟帛之运,不与二仪并位。
盖以拯顿权时,不得已而行耳。
然则道义所存,无系形容,苟造其反,不嫌殊同,今祗蹲虔跪,孰曰非敬?
敬以伸心,孰曰非礼?
礼敬玄符,如何徒舍?
含识之类,人标其所贵,贵不在言,言存贵理。
是以麟凤怀仁,见重灵篇;
猩猩能语,受蚩礼章,未知之所论,义将何取。
若执言捐理,则非知者所据,若仗理忘言,则彼以破相明宗,故李叟之常,非名欲所及,维摩静默,非巧辨所追,检其言也,彼我俱遣;
寻其旨也,老释无际。
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何乃远望般若?
名非智慧,便相挫蹙,比类虫鸟,研复逾日,未惬鄙怀。
且方俗殊韵,岂专胡夏,近唯中邦,齐鲁不同,权舆俶落,亦古今代述,以其无妨指录,故传授世习。
若其非也,则此未为是;
如其是也,则彼不独非。
既未能相是,则均于相非。
想兹汉音,流入彼国,复受虫喧之尤,鸟聒之诮,娄罗之辩,亦可知矣。
一以此明,莛楹可齐,两若兼除,不其通乎。
夫义奥渊微,非所宜参,诚欲审方玄匠,聊伸一往耳。
倾心遥伫,迟闻后裁(《弘明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