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首楞严三昧经注序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首楞严三昧”者,晋曰勇猛伏定意也,谓十住之人,志当而功显,不为而务成。
盖勇猛伏之名,生于希尚者耳。
虽功高天下,岂系其名哉?
直以忘业宗而称立遗称,故名遗训三千敷典诰,群生瞻之而弗及,钻之而莫喻,自非奇致超玄梵,可以应乎?
圣录所谓勇猛者,诚哉难阶也。
定意者,谓迹绝仁智,有无兼忘,虽复寂以应感,惠泽者仓生何尝不通,惠以仁智,照以玄宗,所以寂者,未可得而分也。
故其篇云:“悉遍诸国,亦无所分”。
于法身不坏也。
谓虽从感若流,身充宇宙,岂有为之者哉?
谓化者以不化为宗,作者以不作为主,其自忘焉,像可分哉!
若至理之可分,斯非至极也。
可分则有亏,斯成则有散,所谓为法身者,绝成亏,遗合散,灵鉴与玄风齐踪,员神与太阳俱畅。
其明不分,万类殊观,法身全济,非亦宜乎?
故曰不分无所坏也。
“首楞严”者,冲风冠乎知丧,洪绪在于忘言,微旨尽于七住,外迹显乎三权,洞重玄之极奥,耀八特之化筌,插高木之玄标,建十准以伺能,习妙旨以调习。
既习释而知玄,遗慈故慈洽,弃照而照弘也。
故有陶化育物,绍以经纶,自非领略玄宗,深达奇趣,岂云究之哉?
沙门支道林者,道心冥乎上世,神悟发于天然,俊朗明彻,玄映色空,启于往数,位叙三乘。
余时复畴咨,豫闻其一,敢以不敏,系于句末,想望来贤,助删定焉(《释藏迹》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