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
虽精粗异分,而阶藉有方。
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辙;
革俗成务,功不待积。
静复所由,则幽绪告微,渊博难究。
然理不云昧,庶旨统可寻,试略而言。
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
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俱游,应必同趣,功玄在于用,交养于万法。
其妙物也,运群动以至壹而不有,廓大象于未形而不无。
无思无为,而无不为。
是故洗心静乱者,以之研虑;
悟彻入微者,以之穷神也。
若乃将入其门,机在摄会,理玄数广,道隐于文,则是阿难曲承音诏,遇非其人,必藏之灵府。
何者?
心无常规,其变多方;
数无定像,待感而应,是故化行天竺,缄之有匠;
幽关莫开,罕窥其庭。
从此而观,理有行藏,道不虚授,良有以矣。
如来泥洹未久,阿难传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传舍那婆斯,此三应真,咸乘至愿,冥契于昔,功在言外,经所不辨,必暗轨元匠,孱焉无差。
其后有优波崛,弱而超悟,智绝世表,才高应寡,触理从简,八万法藏,所存唯要,五部之分,始自于此。
因斯而推,固知形运以废兴自兆,神用则幽步无迹,妙动难寻,涉粗生异,可不慎乎!
可不察乎!
自兹已来,感于事变,怀其旧典者,五部之学,并有其人,咸惧大法将颓,理深共慨,遂各述赞禅经以隆盛业。
其为教也,无数方便,以求寂然,寂乎唯寂,其揆一耳。
而寻条求根者众,统本运末者寡。
或将暨而不至,或守方而未变,是故经称满愿之德,高普事之风。
原夫圣旨,非徒全其长,亦所以救其短。
若然,五部殊业,存乎其人。
人不继世,道或隆替;
废兴有时,则互相升降。
小大之目,其可定乎?
又达节善变,出处无际,晦名寄迹,无闻无示。
若斯人者,复不可以名部分。
既非名部之所分,亦不出乎其外,别有宗明矣。
每慨大教东流,禅数尤寡,三业无统,斯道殆废。
顷鸠摩耆婆宣马鸣所述,乃有此业,虽其道未融,盖是为山于一篑,欣时来之有遇,感寄趣于若人。
舍夫制胜之论,而顺不言之辨,遂誓被僧那,以至寂为已任,怀德未忘,故遗训在兹。
其为要也,图大成于未象,开微言而崇体,悟惑色之悖德,杜六门以寝患;
达忿竞之伤性,齐彼我以宅心。
于是异族同气,幻形告疏,入深缘起,见生死际。
尔乃辟九关于龙津,超三忍以登位,垢习凝于无生,形累毕于神化,故曰无所从生,靡所不生,于诸所生,而无不生。
今之所译,出自达摩多罗与佛大先,其人西域之俊,禅训之宗,搜集经要,劝发大乘,弘教不同,故有详略之异。
达摩多罗阖众篇于同道,开一色为恒沙。
其为观也,明起不以生,灭不以尽,虽往复无际,而未始出于如。
故曰:色不离如,如不离色。
色不离如,色则是如;
如不离色,如则是色。
佛大先以为澄源引流,固宜有渐,是以始自二道开甘露门,释四义以反迷,启归涂以领会。
分别阴界,导以止观,畅散缘起,使优劣自辨,然后令原始反终,妙寻其极。
其极非尽,亦非所尽,乃曰无尽,入于如来无尽法门。
非夫道冠三乘,智通十地,孰能洞玄根于法身,归宗一于无相,静无遗照,动不离寂者哉!
庾伽庶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释藏荣》七,题作《达摩多罗禅经序》,无作序人名,又见《迹》九,以为释慧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