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三法度经序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三法度经》者,盖出《四阿含》,《四阿含》则三藏之契经,十二部之渊府也。
以三法为统,以觉法为道,开而当名,变而弥广。
法虽三焉,而类无不尽;
觉虽一焉,而智无不周。
观诸法而会其要,辩众流而同其原,斯乃始涉之鸿渐,旧学之华苑也。
有应真大人,厥号山贤,恬思闲宇,智周变通,感达识之先觉,悯后蒙之未悟,故撰此《三法》,因而名云。
自德品暨于所依,凡三章九真度,斯其所作也。
其后有大乘居士字僧伽,先以为出贤所集,虽辞旨高简,然其文犹经,故仍前人章句,为之训传,演散本文,以广其义,显发事类,以弘其美,幽赞之功,于斯乃尽。
自兹而后,道光于世,其教行焉。
于是振锡趣足者,仰玄风而高蹈;
禅思入微者,挹清流而洗心。
高座谈对之士,拟之而后言;
博识渊有之宾,由之而赡闻也。
有游方沙门,出自罽宾姓瞿昙氏,字僧伽提婆
昔在本国,豫闻斯道,雅习神趣,怀佩以游。
其人虽不亲承二贤音旨,而讽味三藏之遗言,志在分德,诲人不倦,每至讲论,嗟咏有馀。
远与同集,劝令宣译,提婆于是自执梵经,转为晋言,虽音不曲尽,而文不害意,依实去华,务存其本。
自昔汉兴,逮及有晋,道俗名贤,并参怀圣典,其中弘通佛教者,传译甚众,或文过其意,或理胜其辞,以此考彼,殆兼先典。
后来贤哲,若能参通晋梵,善译方言,幸复详其大归,以裁厥中焉(《释藏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