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无忌沙门袒服论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敬寻问旨,盖是开其远途,照所未尽,令精粗并顺,内外有归,三复斯诲,所悟良多。
常以为道训之与名教,释迦之与周孔,发致虽殊,而潜相影响;
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但妙迹隐于常用,指归昧而难寻,遂令至言隔于世典,谈士发殊途之论。
何以知其然?
圣人因弋钓以去其甚,顺四时以简其烦,三驱之礼,失前禽而弗吝;
网罟之设,必待化而方用。
上极《行苇》之仁,内匹释迦之慈,使天下齐已,物我同观,则是合抱之一毫,岂直有间于优劣,而非相与者哉!
然自迹而寻,犹大同于兼爱;
远求其实,则阶差有分。
分外之所通,未可胜言,故渐兹以进德,令事显于君亲。
从此而观,则内外之教可知,圣人之情可见,但归涂未启,故物莫之识。
若许其如此,则袒服之义,理不容疑。
来告记谓宜更详尽,故复究叙本怀。
原夫形之化也,阴阳陶铸,受左右之体;
昏明代运,有死生之说。
人情咸悦生而惧死,好进而恶退,是故先王既顺民性,抚其自然,令吉凶殊制,左右异位,由是吉事尚左,进爵以厚其生;
凶事尚右,哀容以毁其性,斯皆本其所受,因顺以通教;
感于事变,怀其先德者也。
世之所贵者,不过生存,生存而屈伸进退,道尽于此,浅深之应,于是乎在。
沙门则不然,后身退已而不谦卑,时来非我而不辞辱。
卑于自牧谓之谦,居众人之所恶谓之顺。
谦顺不失其本,则日损之功易积;
出要之路可游。
是故遁世遗荣,反俗而动,动而反俗者,与夫方内之贤,虽貌同而实异。
何以明之?
凡在出家者,达患累缘于有身,不存身以息患,知生生由于禀化,不顺化以求宗。
推此而言,固知发轸归涂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世务者,不以情累其生。
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绝;
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
然则向之所谓吉凶成礼奉亲事君者,盖是一域之言耳,未始出于有封。
有封未出,则是习其文而未达其变。
若然,方将滞名教以徇生,乘万化而背宗,自至顺而观,得不日逆乎?
渐世之与遗俗,指存于此(《弘明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