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并序) 其四 体极不兼应四 东晋 · 释慧远
 出处:全晋文
问曰:历观前史,上皇已来,在位居宗者,未始异其原本。
本不可二,是故百代同典,咸一其统,所谓“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如此,则非智有所不照,自无外可照;
非理有所不尽,自无理可尽。
以此而推,视听之外,廓无所寄。
理无所寄,则宗极可明。
今诸沙门不悟文表之意,而惑教表之文,其为谬也,固已甚矣。
若复显然有验,此乃希世之闻!
答曰:夫幽守旷邈,神道精微,可以理寻,难以事诘。
既涉乎教,则以因时为检,虽应世之见,优劣万差。
至于曲成在用,感即民心,而通其分,分至则止,其智之所不知,而不关其外者也。
若然,则非体极者之所不兼,兼之者不可并御耳。
是以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
此但方内之阶差,而犹不可顿设,况其外者乎?
请复推而广之,以远其旨。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者,非不可论,论之或乖;
六合之内,论而不辩者,非不可辩,辩之惑疑;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辩而不议者,非不可议,议之者或乱。
此三者,皆即其身耳目之所不至,以为关键,而不关视听之外者也。
因此而求圣人之意,则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矣。
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详而辩之,指归可见,理或有先合而后乖,有先乖而后合。
先合而后乖者,诸佛如来,则其人也;
先乖而后合者,历代君王,未体极之主,斯其流也。
何以明之?
经云:佛有自然神妙之法,化物以权,广随所入,或为灵仙转轮圣帝,或为卿相国师道士,若此之伦,在所变现,诸王君子,莫知为谁,此所谓合而后乖者也。
或有始创大业,而功化未就,迹有参差,故所受不同,或期功于身后,或显应于当年,圣王则之而成教者,亦不可称算,虽抑引无方,必归涂有会,此所谓乖而后合者也。
若令乖而后合,则拟步通涂者,必不自崖于一揆。
若令先合而后乖,则释迦之与尧孔,发致不殊,断可知矣。
是故自乖而求其合,则知理会之必同;
自合而求其乖,则悟体极之多方,但见形者之所不兼,故惑众涂而骇其异耳。
因兹而观,天地之道,功尽于运化
帝王之德,理极于顺通,故虽曰道殊,所归一也。
不兼应者,物不能兼受也(已上四句从《高僧传》补。)
若以对夫独绝之教,不变之宗,固不得同年而语其优劣,亦已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