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十二门经序 前秦 · 释道安
 出处:全晋文
夫淫义存乎解色,不系防闲也;
有绝存乎解形,不系念空也。
色解则冶容不能转,形解则无色不能滞。
不转者,虽天魔玉颜,窈窕艳姿,莫足倾之,之谓固也。
不滞者,虽游空无识,泊然永寿,莫足碍之,之谓真也。
何者?
执古以御有,心妙以了色,虽群居犹刍灵,泥洹犹如幻,岂多制形而重无色哉!
是故圣人以四禅防淫,淫无遗焉;
以四空灭有,有无现焉。
淫有之息,要在明乎万形之未始有,百化犹逆旅也。
怨憾之兴,兴于此彼。
此彼既兴,遂成仇敌,仇敌适成,勃然赫怒。
赫怒已发,无所不至。
至不可至,神幽想狱,乃毒乃辛,欣之甘之。
是以如来训之以等,等所难等,何往不等?
等心既富,怨本息矣,岂非为之乎未有,图难于其易者乎?
夫然,则三事凶耽,废然息矣;
十二重关,廓然辟矣。
根立而道生,觉立而道成,莫不由十二门。
立乎定根以逆道休也。
大人挥变,荣光四塞,弹撇安明,吹沫千万,默动异刹,必先正受。
明乎匪禅,无以统乎无方而不留;
匪定,无以周乎万形而不碍。
禅定不愆,于神变乎何有也!
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此经世高所出也,辞旨雅密,正而不艳,比诸禅经,最为精悉。
案经后记云:“嘉禾七年建邺司隶舍写”。
缄在箧匮,向二百年矣。
冥然不行,无闻名者。
比丘竺道护于东垣界贤者经中得之,送诣濩泽,乃得流布。
得经之后,俄而其家遇火,护若不睹,为灰炭矣,自然将丧斯禅也,后死者不得与闻此经也。
此经也,八音所诲,四道作□,训约无乏,文重无简矣。
精义入神,何以上乎!
前世又为悬解,一家之传,故筌而次之。
然世高出经贵本不饰,天竺古文文通尚质,仓卒寻之,时有不达。
今为略注,继前人之末,非敢乱朱,冀有以寤焉(《释藏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