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秀才对策 东晋 · 纪瞻
 出处:全晋文
瞻闻有国有家者,皆欲迈,以康庶绩,垂歌亿载,永传于后。
然而俗变事弊,得不随时,虽经圣哲,无以易也。
故忠弊质野,敬失多仪。
周鉴二王之弊,崇文以辩等差,而流遁者归薄而无款诚,款诚之薄,则又反之于忠。
三代相循,如水济火,所谓随时之义,救弊之术也。
羲皇简朴,无为而化;
后圣因承,所务或异。
非贤圣之不同,世变使之然耳。
今大晋阐元,圣功日𬯀,承天顺时,九有一贯,荒服之君,莫不来同。
然而大道既往,人变由久,谓当今之政,宜去文存朴,以反其本,则兆庶渐化,大和可致也。
周制明堂,所以宗其祖以配上帝,敬恭明祀,永光孝道也。
其大数有六。
古者圣帝明王南面而听政,其六则以明堂为主。
又其正中,皆云太庙,以顺天时,施行法令,宗祀养老,训学讲肄,朝诸侯而选造士,备礼辩物,一教化之由也。
故取其宗祀之类,则曰清庙;
取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
取其室,则曰太室;
取其堂,则曰明堂;
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
取其周水圜如璧,则曰璧雍。
异名同事,其实一也。
是以蔡邕谓之一物。
兴隆之政务在得贤,清平之化急于拔才。
故二八登庸,则百揆序;
有乱十人,而天下泰。
武丁擢傅岩之徒,周文携渭滨之士,居之上司,委之国政,故能龙奋天衢,垂勋百代。
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
是以化厚物感,神祇来应,翔凤飘摇,甘露丰坠,醴泉吐液,朱草自生,万物滋茂,日月重光,和气四塞,大道以成;
序君臣之义,敦父子之亲,明夫妇之道,别长幼之宜,自九州,被八荒,海外移心,重译入贡,颂声穆穆,南面垂拱也。
今贡贤之涂已闿,而教学之务未广,是以进竞之志恒锐,而务学之心不修。
若辟四门以延造士,宣五教以明令德,考绩殿最,审其优劣,厝之百僚,置之群司,使调物度宜,节宣国典,必协济康哉,符契往代,明良来应,金兰复存也。
二仪分则兆庶生,兆庶生则利害作。
利害之作,有由而然也。
太古之时,化道德之教,贱勇力而贵仁义。
仁义贵则强不陵弱,众不暴寡。
三皇结绳而天下泰,非惟象刑缉熙而已也。
且太古知法,所以远狱。
及其末,不失有罪,是以狱用弥繁,而人弥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叔世道衰,既兴三辟,而文公之弊,又加族诛,淫刑沦胥,感伤和气,化染后代,不能变改。
汉祖指麾而六合响应,魏承汉末,因而未革,将以俗变由久,权时之宜也。
今四海一统,人思反本,渐尚简朴,则贪夫不竞;
尊贤黜否,则不仁者远。
尔则斟参夷之刑,除族诛之律,品物各顺其生,缉熙异世而偕也。
盖闻阴阳升降,山泽通气,初九纯卦,潜龙勿用,泉源所托,其温宜也。
若夫水润下,火炎上,刚柔燥湿,自然之性,故阳动而外,阴静而内。
内性柔弱,以含容为质;
外动刚直,以外接为用。
是以金水之明内鉴,火日之光外辉,刚施柔受,阳胜阴伏,水之受温,含容之性也。
政因时以兴,机随物而动,故圣王究穷通之源,审始终之理,适时之宜,期于济世。
皇代质朴,祸难不作,结绳为信,人知所守。
大道既离,智惠扰物,夷险不同,否泰异数,故唐虞密皇人之网,夏殷繁帝者之法,皆废兴有由,轻重以节。
此穷神之道,知化之术,随时之宜,非有降杀也(《晋书·纪瞻传》。举秀才尚书郎陆机策之,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