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皇太孙立复上疏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臣前上书讼太子之枉,不见省览。
壶关三老陈卫太子之冤,而汉武筑思子之台。
高庙田千秋上书,不敢正言,托以鬼神之教,而孝武大感,月中三迁,位至丞相,乘车入殿,号曰车氏
恨臣精诚微薄,不能有感,竟使太子流离,没命许昌
向令陛下即纳臣言,不致此祸。
天赞圣意,三公献谋,庶人赐死,罪人斯得,太子以明,臣恨其晚,无所复及。
诏书慈悼,迎丧反葬,复其礼秩,诚副众望,不意吕霍之变复生于今日!
伏见诏书建立太孙,斯诚陛下上顺先典以安社稷,中慰慈悼冤魂之痛,下令万国心有所系。
追惟庶人,所为无状,几倾宗庙,赖相国太宰至忠愤发,潜谋俱断,奉赞圣意,以成神武。
虽周诛二叔,汉扫诸吕,未足以喻。
臣愿陛下因此大更厘改,以为永制。
礼置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为置官属,皆如朋友,不为纯臣。
既使上厌至望,以崇孝道,又令不相严惮,易相规正。
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太子,复用望气之言,欲尽诛诏狱中囚。
邴吉皇孙在焉,闭门距命,后遂拥护皇孙,督罚乳母,卒至成人,立为孝宣皇帝
苟志于忠,无往不可。
历观古人虽不避死,亦由世教宽以成节。
虽距诏书,事在于忠,故宥而不责。
晋兴已来,用法太严,迟速之间,辄加诛斩。
一身伏法,犹可强为,今世之诛,动辄灭门。
吕后临朝,肆意无道。
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不遣,先徵入,乃后召王。
此由汉制本宽,得使为快。
假令如今,吕后必谓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此法宜改,可使经远。
又汉初废赵王张敖,其臣贯高谋弑高祖高祖不诛,以明臣道。
田叔、孟舒十人为奴,髡钳随王,隐亲侍养,故令平安。
向使晋法得容为义,东宫之臣得如周昌,固护太子得如邴吉,距诏不坐,伏死谏争,则圣意必变,太子以安。
田叔、孟舒侍从不罪者,则隐亲左右,奸凶毒药无缘得设,太子不夭也。
臣每责东宫臣故无侍从者,后闻颇有于道路望车拜辞,而有司收付洛阳,奏科其罪。
然臣故莫从,良有以也。
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
使者卒至,莫有警严覆请审者,此由恐畏灭族。
皇孙冲幼,去事多故。
若有不虞,强臣专制,奸邪矫诈,虽有相国保训东宫,拥佑之恩同于邴吉,适可使玉体安全,宜开来防,可著于令:自今已后诸有废兴仓卒,群臣皆得辄严,须录诣殿前,面受口诏,在后为信,得同周昌不遣王节,不听臣子隐亲,得如田叔、孟舒不加罪责,则永固储副,以后安嗣之远虑也。
来事难知,往事可改。
臣前每见詹事裴权用心恳恻,舍人秦戢数上疏启谏;
而爰倩赠以九列,权有忠意,独不蒙赏。
谓宜依倩为比,以宠其魂。
推寻表疏,如秦戢辈及司隶所奏,诸敢拜辞于道路者,明诏称扬,使微异于众,以劝为善,以奖将来也(《晋书·阎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