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乘舆箴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易》称「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传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伦之本,未有以先之者也。故天生蒸人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将以导群生之性,而理万物之情。岂以宠一人之身,极无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
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
故人主所患,莫甚于不知其过;
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过。
若有君于此,而曰予必无过,唯其言而莫之违,斯孔子所谓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者也。
盖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虽以、汤、武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盘杵之铭,无讳之史,所以闲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其自维持如此之备。
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先儒既援古义,举内外之殊,而高祖亦序六官,论成败之要,义正辞约,又尽善矣。
自《虞人箴》以至于《百官》,非唯规其所司,诚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
《春秋传》曰「命百官箴王阙」,则亦天子之事也。
尼以为王者膺受命之期,当神器之运,总万机而抚四海,简群才而审所授,孜孜于得人,汲汲于闻过,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
至于箴规,谏之顺者,曷为独阙之哉?
是以不量其学陋思浅,因负担之馀,尝试撰而述之。
不敢斥至尊之号,故以「乘舆」目篇。
帝王之事至大,而古今之变至众,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将欲希企前贤,仿佛崇轨,譬犹坻之望华岱,恒星之系日月也,其不逮明矣。
颂曰:
元元遂初,芒芒太始。
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上下弗形,尊卑靡纪。
赫胥悠哉,大庭尚矣。
皇极肇建,两仪既分。
彝伦永序,万邦纠纷。
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各有攸尊,德用不勤。
羲农已降,暨于夏殷。
或禅或传,乃质乃文。
太上无名,下知有之。
仁义不存,而人归孝慈。
无为无执,何欲何思?
忠信之薄,礼刑实滋。
既誉既畏,以侮以欺。
作誓作盟,而人始叛疑。
煌煌四海,蔼蔼万乘,匪贤焉倚,匪誓焉凭?
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夫出其言善,则千里是应;
而莫余违,亦丧邦有徵。
枢机之动,式以废兴。
殷监不远,若之何勿惩!
且厚味腊毒,丰屋生灾。
辛作璇室,而夏兴瑶台。
糟丘酒池,象箸玉杯。
厥肴伊何?
龙肝豹胎。
惟此哲妇,职为乱阶。
殷用丧师,夏亦不恢。
是以帝尧在位,茅茨不剪。
周文日昃,昧旦丕显。
夫德輶如毛,而或举之者鲜。
故《汤》有惭德,《武》未尽善。
下世道衰,末俗化浅。
耽乐逸游,荒淫沈湎。
不式古训,而好是佞辩;
不遵王路,而覆车是践。
成败之效,载在先典。
匪唯陵夷,厥世用殄。
故曰树君如之何?
将人是司牧。
视之犹伤,而知其寒燠。
故能抚之斯柔,而敦之斯睦;
无远不怀,靡思不服。
夫岂厌纵一人,而玩其耳目;
内迷声色,外荒驰逐;
不修政事,而终于颠覆?
昔唐氏授舜,舜亦命禹。
受终纳祖,丕承天序。
放桀惟汤,克殷伊武。
故禅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四岳三涂,九州之阻。
彭蠡洞庭殷商之旅。
虞夏之隆,非由尺土。
之百克,卒于绝绪。
故王者无亲,唯在择人。
倾盖惟旧,白首乃新。
望由钓夫,伊起有莘。
负鼎鼓刀,而谋合圣神。
□□□□□□□□夫岂借官左右,而取介近臣。
盖有国有家者,莫云我聪,或此面从;
或谓我智,听受未易。
甘言美疾,鲜不为累。
由夷逃宠,远于脱屣。
柰何人主,位极则侈?
知人则哲,惟帝所难。
唐朝既泰,四族作奸。
周室既隆,而不虔。
匪我二圣,孰弭斯患?
若九德咸受,俊乂在官,君非臣莫治,臣非君莫安。
故《书》美康哉,而《易》贵金兰
有皇斯国,敢告纳言(《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