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疏追理邓艾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征西将军邓艾,心怀至忠而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
惜哉,言之反也!
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故莫肯理之。
臣敢昧死言所以不反之状。
本屯田掌犊人,宣皇帝拔之于农吏之中,显之于宰府之职,处内外之官,据文武之任;
所在辄有名绩,固足以明宣皇帝之知人矣。
会值洮西之役,姜维有断陇右之志,官兵失利,刺史王经困于围城之中。
当尔之时,一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
先帝以为深忧重虑,思惟可以安边杀敌,莫贤于,故授之以兵马,解狄道之围。
围解,留屯上邽
承官军大败之后,士卒破胆,将吏无气,仓库空虚,器械殚尽,修治备守,欲积谷强兵,以待有事。
是岁凶旱少雨,为区种之法,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先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摧破强贼,斩首万计。
先帝知其可任,遂委以庙胜成图,指授长策。
受命忘身,龙骧麟振,前无坚敌。
蜀地阻险,山高谷深,而步乘不满二万,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凌云,将士乘势,故能使刘禅震怖,君臣面缚,叉手屈膝,军不逾时,而巴蜀荡定:此固足以彰先帝之善任矣。
功名已成,亦当书之竹帛,傅祚万世。
七十老公复反,欲何所求哉?
初降远郡未附,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
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事可详论。
镇西将军钟会,有吞天下之心,忌威名,知必不同,因其疑似,构成其事。
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
受诛之后,参佐官属、部曲将吏,愚戆相聚,自共追,破坏槛车,解其囚执。
在困地,是以狼狈失据。
夫反非小事,若怀恶心,即当谋及豪杰,然后乃能兴动大众。
不闻有腹心一人,临死口无恶言,独受腹背之诛,岂不哀哉?
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市,诸子并斩;
故见之者垂涕,闻之者叹息,此贾谊所以慷慨于汉文;
天下之事可为痛哭者良有以也。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听立后、祭祀不绝。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之立祠。
今天下民人,为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臣以为身首分离,捐弃故土,谓可听门生故吏收尸丧,归葬旧墓,还其田宅;
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
使阖棺定谥,死无所馀恨,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
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
所为者寡而悦者众,则天下徇名之士,思立功之臣,必投汤火,乐为陛下死矣(《魏志·邓艾传》。泰康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又见《晋书·段灼传》,又《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