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田议 东晋 · 袁豹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六
国因民以为本,民资食以为天,修其业则教兴,崇其本则末理,实为治之要道,致化之所阶也。
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
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当今接篡伪之末,值凶荒之余,争源既开,凋薄弥启。
荣利荡其正性,赋敛罄其所资,良畴无侧趾之耦,比屋有困喂之患,中间多故,日不暇给。
自卷甲却马,甫一二年,积敝之黎,难用克振,实仁怀之所矜恤,明教之所爰发也。
然斯业不修,有自来矣。
司牧之官,莫或为务,俗吏庸近,犹秉常科,依劝督之故典,迷民情之屡变。
譬犹修堤以防川,忘渊丘之改易,胶柱于昔弦,忽宫商之乖调,徒有考课之条,而无豪分之益。
不悟清流在于澄源,止轮由乎高阈,患生于本,治之于末故也。
夫设位以崇贤,疏爵以命士,上量能以审官,不取人于浮誉,则比周道息,游者言归,游子既归,则南亩辟矣。
分职以任务,置吏以周役,职不以无任立,吏必以非用省,冗散者废,则莱荒垦矣。
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剿靡丽之巧,弃难得之货,则雕伪者贱,谷稼重矣。
耕耨勤悴,力殷收寡,工商逸豫,用浅利深,增贾贩之税,薄畴亩之赋,则末技抑而田畯喜矣。
居位无义从之徒,在野磨并兼之党,给赐非可恩致,力役不入私门,则游食者反本,肆勤自劝,游食省而肆勤众,则东作繁矣。
密勿者甄异,怠慢者显罚,明劝课之令,峻纠违之官,则懒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力者欣而惰者惧,则穑人劝矣。
凡此数事,亦务田之端趣也。
莅之以清心,镇之以无欲,勖之以弗倦,翼之以廉谨,舍日计之小成,期远致于莫岁,则浇薄自淳,心化有渐矣(《宋书·袁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