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学箴 东晋 · 李充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老子》云:「绝仁弃义,家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也。道德丧而仁义,仁义彰而名利作,礼教之弊,直在兹也。先王以道德之不行,故以仁义化之,行仁义之不笃,故以礼律检之;检之弥繁,而伪亦愈广,老庄是乃明无为之益,塞争欲之门。夫极灵智之妙,总会通之和者,莫尚乎圣人。革一代之弘制,垂千载之遗风,则非圣不立。然则圣人之在世,吐言则为训辞,莅事则为物轨,运通则与时隆,理丧则与世弊矣。是以大为之论以标其旨。物必有宗,事必有主,寄责于圣人而遗累乎陈迹也。故化之以绝圣弃智,镇之以无名之朴。圣教救其末,老庄明其本,本末之涂殊而为教一也。人之迷也,其日久矣!见形者众,及道者鲜,不觌千仞之门而逐适物之迹,逐迹逾笃,离本逾远,遂使华端与薄俗俱兴,妙绪与淳风并绝,所以圣人长潜而迹未尝灭矣。惧后进惑其如此,将越礼弃学而希无为之风,见义教之杀而不观其隆矣。略言所怀,以补其阙。引道家之弘旨,会世教之适当,义不违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蔽,悟一往之惑乎!其辞曰:
芒芒太初,悠悠鸿荒。
蚩蚩万类,与道兼忘。
圣迹未显,贤名不彰。
怡此鼓腹,率我猖狂。
资生既广,群涂思通。
闇实师明,匪予求蒙。
遗己济物而天下为公。
大庭唱基,羲农宏赞。
六位时成,离晖大观。
泽洽雨濡化流风散。
比屋同尘而人罔僭乱。
爰暨中古,哲王胥承。
质文代作,礼统迭兴。
事籍用以繁,化因阻而凝。
动非性扰,静岂神澄!
名之攸彰,道之攸废。
乃损所隆,乃崇所替。
刑作由于德衰,三辟兴乎叔世。
既敦既诱,乃矫乃厉。
敦亦既备,矫亦既深。
雕瑑生文,抑扬成音。
群能骋技,众巧竭心。
野无陆马,山无散林。
风罔不动。
化罔不移。
人之失德,反正作奇。
乃放欲以越礼,不知希竞之为病。
违彼夷涂,而遵此险径。
狡兔陵冈,游鱼遁川,至赜深妙,大象幽玄,弃饵收罝而责功蹄筌,先统丧归而寄旨忘言。
政异征辞,拔本塞源。
遁迹永日,寻响穷年。
刻意离性而失其常然。
世有险夷,运有通圮
损益适时,升降惟理。
道不可以一日废,亦不可以一朝拟。
礼不可为千载制,亦不可以当年止。
非仁无以长物,非义无以齐耻。
仁义固不可远,去其害仁义者而已。
力行犹惧不逮,希企邈以远矣。
室有善言,应在千里。
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风人司箴,敬贻君子(《晋书·李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