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书自理 西晋 · 王浚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三
臣前被庚戌诏书曰:「军人乘胜,猛气益壮,便当顺流长骛,直造秣陵」。
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
又前被诏书云「太尉贾充总统诸方,自镇东大将军胄及浑、浚彬等皆受充节度」,无令臣别受浑节度之文。
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知孙皓穷踧,势无所至。
十四日至牛渚,去秣陵二百里,宿设部分,为攻取节度
前至三山,见浑在北岸,遣书与臣,可暂来过,共有所议,亦不语臣当受节度之意。
臣水军风发,乘势造贼城,加宿设部分行有次第,无缘得于长流之中回船过浑,令首尾断绝。
须臾之间,遗使归命。
臣即报浑书,并写笺,具以示浑,使速来,当于石头相待。
军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浑所下当受节度之符,欲令臣明十六日悉将所领,还围石头,备越逸。
又索蜀兵及镇南诸军人名定见。
臣以为已来首都亭,无缘共合空围。
又兵人定见,不可仓卒,皆非当今之急,不可承用。
中诏谓臣忽弃明制,专擅自由。
伏读严诏,惊怖悚慄,不知躯命当所投厝
岂惟老臣独怀战灼,三军上下咸尽丧气。
世受国恩,任重事大,常恐托付不效,孤负圣朝。
故投身死地,转战万里。
被蒙宽恕之恩,得从临履之宜。
是以凭赖威灵,幸而能济,皆是陛下神策庙算。
臣承指授,效鹰犬之用耳,有何勋劳而恃功肆意,宁敢昧利而违圣诏。
臣以十五日至秣陵,而诏书以十六日起洛阳,其间悬阔,不相赴接,则臣之罪责宜蒙察恕,假令孙皓犹有螳螂举斧之势,而臣轻军单入,有所亏丧,罪之可也。
臣所统八万余人,乘胜席卷。
以余叛亲离,无复羽翼,匹夫独立,不能庇其妻子,雀鼠贪生,苟乞一活耳。
而江北诸军不知其虚实,不早缚取,自为小误。
臣至便得,更见怨恚,并云守贼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言语噂沓不可听闻。
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犹有专辄。
臣虽愚蠢,以为事群之道,唯当竭节尽忠,奋不顾身,量力受任,临事制宜,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若其顾护嫌疑,以避咎责,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实非明主社稷之福也。
臣不自料,忘其鄙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欲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庶必扫除凶逆,清一宇宙,愿令圣世与唐虞比隆。
陛下粗察臣之愚款,而识其欲自效之诚,是以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燕王之人乐毅汉祖之任萧何,无以加焉。
受恩深重,死且不报,而以顽疏,举错失宜。
陛下弘恩,财加切让,惶怖怔营,无地自厝,愿陛下明臣赤心而已(《晋书·王浚传》)